眼下霍山石斛进入采摘旺季,由于缺乏质量标准化体系,市场比较混乱,价格明显低于往年
价格跳水从礼品赠送到私人购买
在霍山石斛收获季里,刚采摘下的“鲜条”深受买家青睐。日前,记者来到金寨大别山艺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销售部工人正在给省外的客户打包霍山石斛的“鲜条”。
“霍山石斛就是米斛,直接采摘称为‘鲜条’,采摘烘干后俗称‘枫斗’,跟铁皮石斛和铜皮石斛相比,药用和保健价值更高,市场价格也更高。”公司负责人桂立新告诉记者,公司拥有6000平方米的霍山石斛母本源,100亩霍山石斛生产基地。“现在销售多为点对点的网上销售,通过快递发货,大多销往长三角地区。”
霍山石斛的种植条件严格,每亩成本需要50万至60万元,周期也较长,4年之后才能有收获。一般的农户难以大规模种植,加上价格不菲,所以也是按克来卖的重要原因。然而,今年霍山石斛的价格却明显低于往年。枫斗每克300元左右,而在2013年价格可卖到1000元。为何短短2年时间内,市场价格相差甚远?
安徽五峰山石斛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大学透露说,前几年价格高有一部分是炒作的原因,现在价格逐渐回归理性。此外,市场上不少浙江、云南等产地的石斛冒充霍山石斛,以次充好导致价格走低。霍山人刘自胜在合肥开了一家石斛专卖店,他对当前的市场有着直观的感受。“以往多是单位购买作为礼品赠送,大都是成批量的购买,现在几乎都是私人购买。买家群体的变化,促使卖家开始主打个性化销售。”
市场混乱到处都是“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大别山区的霍山县。近年来,随着石斛知名度的提升和需求量增加,以及石斛栽培技术的推广,霍山县石斛种植面积近2000亩,规模在10亩以上的种植企业有20家,年产值近6亿元。
如今,在霍山以外的皖南、合肥周边等地,不少人跟风种植石斛。孙大学说:“公司生产的霍山秧苗,每株可以卖到0.5元,公司一年可以卖出1亿株。公司有20亩育苗中心,销售秧苗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
霍山石斛的广泛推广也给自身带来了“烦恼”。由于霍山石斛对温度、海拔等地理环境有着较严格的要求,在霍山以外特别是大别山地区以外的地方种植的石斛,能否叫“霍山石斛”,目前业界还有争议。桂立新认为,在大别山以外的地方种植的石斛,还打着霍山石斛销售,有欺诈消费者嫌疑,因为这种石斛已经不具备霍山石斛的药性和保健作用。
此外,不少实体店和网店都打着“霍山石斛”字样销售,甚至还存在用价格低廉的铜皮石斛冒充米斛的行为。这些行为搅乱了市场,影响了霍山石斛的品牌。
“缺少质量标准体系,所以才会出现到处都是‘霍山石斛’的现象。”霍山县石斛办负责人不无担忧地说,石斛的具体药用成分也缺少一个标准,标准化缺失已经成为阻碍霍山石斛产业发展的瓶颈。虽然,霍山石斛被中药古籍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也是唯一从具体产地、植物形态、产品特征、功效作用等方面被详细描述过的药用石斛。但现实的无奈是,霍山石斛进入正规药店还缺少“通行证”。“没有中药许可证,是霍山石斛的硬伤,无法直接进入卖场的货柜上,而是处于打游击战的状态。”孙大学说。
标准落地有望获得进入药店“通行证”
今年,安徽林兰药业公司和合肥师范学院合作,参加新版《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增修订,此次《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将增加霍山石斛炮制品质量检测指标。
“这对于长久缺乏标准体系的霍山石斛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参与标准制定的合肥师范学院化工学院院长毕建洪教授说,标准的制定将参照《中国药典》等有关内容,增加霍山石斛炮制品外形鉴别、水分、灰分、石斛碱等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