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药企营销:只有抓住本质方能破迷局

X药企2010年销售额约4.3亿元,以OTC药品为主,利基市场在华南,每年有二三千万元的广告投入,在全国有三四百人的终端推广队伍,董事会要求2011年销售增长18%。事实上,这几年来,该企业业绩并不稳定,始终不能越过5亿元大关,低谷时还下跌到2亿多元。营销老总很困惑:企业这些年用了不少OTC营销的新招,已经很难有创新了。别的企业也这么做,为什么能完成增长任务?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企业都在制定宏伟的五年发展目标,目标很给力,但营销老总很犯愁:我们没有增长的欲望,却有增长的压力。医药营销的创新太难了,OTC营销就这几种模式:有钱就做广告,没钱就让连锁做首推;有队伍就做分销、促销,没有队伍就只能做招商、代理。医院营销更简单,招标、物价、医保前三关,勾标、进药、上量后三关,均非销售经理个人所能左右。医药行业很难像其他行业那样,一个创新成就一个企业或一个业态,做得好的药企往往靠多年品牌积累和战术、服务细节的相对优势而胜出。

虽说医药行业进入了黄金十年,但从微观来看却像是陷入了迷局,近几年,市场上并未冒出令人耳熟能详的OTC品牌就可见一斑。

模式增长乏力

如表所示,各种模式似乎都已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广告过度忽悠、商业大量压货、终端单一促销、企业粗放管理,厂家也许只要过得比我好,哪顾得上商业、终端等供应链的各方利益,销售区域经理们过一年算一年的心态,造成厂家频繁的换防换将,更加剧了市场的混乱。

营销老总的迷惘就在这里。无论采取何种模式,自身主体和相关利益者都不满意。以广告拉动模式为例,即使原材料涨价、成本增加,产品也不太可能提价,而广告费用增长惊人,不投广告不行,投了也不一定行,董事会对利润的高要求便成为营销老总的两难选择;销售达不到进度,唯有向渠道压货,造成经销商不满;为了套现,经销商冲窜货或低价抛货,就会影响终端价格和利益;终端的低价又反过来压制商业和厂家,形成恶性循环。

企业的本质是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投资人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客户是企业的动力,员工是企业的主体,要使整个供应链都有价值,各个链主都满意才符合营销的本质。做不到让制药的员工满意、让卖药的经销商满意、让买药的消费者满意,就无法冲破医药营销的迷局。

潜在产品扩展

郎咸平  先生说:企业往往只关心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如资金、技术、人才,而很少关心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就是抓住行业本质。也许有人会说:这很简单,医药行业的本质就是疗效,就是安全、有效。当然,这很重要,但消费者要用过才知道是否有效,问题是如何让消费者先使用(即产生第一次购买),更何况很多药用一次还不知道是否有效呢。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具有强制性消费特性,药品质量的绝对性与效用的相对性、无价性与用途唯一性、第三方付款等特点决定了药品营销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它还受到国家许多政策、法规的影响,如是否医保产品、物价与招标的关系等。为什么便宜的药不一定好卖?就是因为消费者怀疑它的品质、疗效,商家嫌其利润低而限产、不产或换产。

菲利普·科特勒将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分为5个层次,即核心利益、一般产品、期望产品、扩大产品和潜在产品。完整地解释消费者选购和消费产品是如何从核心利益潜在产品逐层扩展的,营销的目的在于把握这种需求变化的趋势和方向,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营销行为,引导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需求和评判,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就是产品的精髓。

它至少包括三方面的特征:1、基本特征指产品的一般功能,对应的是包装、款式等外观特征。2、功能特征即产品的核心功能,对应的是产品内在的功能或使用价值,比如原材料来自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基药制度改变基层市场格局 谁能借机崛起

特色原料药:特色趋向多元化

原料药行业苏醒

碰壁欧盟注册门槛 中药企业何去何从

新标准面临执行瓶颈,消炎利胆片行业洗牌在

基药遴选或引入药物经济学 药企观望

国际医药巨头企业抢闸国际新兴市场

日本大地震重构医疗器械市场版图

国产拉米夫定突围乙肝药格局

中成药在欧盟或成黑户 力争重启简易注册

中医药国际化先要提升影响力

医药产业纵深:项目管理推广之期

药企品牌维护是个技术活

投资界簇拥仿制药 仿制药迎来商机

发展院内制剂需要政策支持

5年内进口额增一倍多 我国彩超需求激增

民企或无法跻身规划千亿企业

医疗器械挑梁医保展

医药费疯涨 新医改任务十分艰巨

飞越美国 2020中国登顶全球最大市场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