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基于保险的移动医疗盈利模式,很危险?

保险收入,说来就来

对绝大部分移动医疗企业而言,产品或服务模式的成熟性、盈利模式的设计,以至下一轮融资都面临着挑战。

当然,也有少数公司先走了一步。比如,日前某行业人士向笔者透露,华南地区有移动医疗公司竟已实现了盈利,其核心产品包括定位轻问诊的APPPC端网站。据资料显示,该企业早在10多年前即进入医疗行业,目前收入主要是与民营医院合作取得的广告收入。

除了少数这种低调企业,近期,多家明星型的移动医疗企业宣布从保险服务上获得非常可观的收入。

在动脉网于上周六(1024日)举办的沙龙上,微医集团(挂号网)CEO  廖杰远透露,目前,微医集团付费健康险用户已超过200万,到年底,微医集团有望实现营收2.5亿元。粗略估计,每名付费健康险用户为公司贡献100元的营收。

廖杰远表示,在公司创办的前三年,盈利模式也无从谈起,直到第四年才有保险公司主动上门求合作。据此前媒体报道,2014年挂号网跟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面向用户的商业健康保险。2015年,挂号网与泰康人寿合作推出了面向医生的“医者无忧”保障计划,一期产品以保障医生为主。

此外,平安好医生首席产品官吴宗逊于1015日  在网易未来科技峰会现场透露,对基于保险的盈利模式比较乐观。在他看来,依托于平安集团也就有了根基,特别是“(平安好医生的)服务能够利用平安集团的品牌和客户资源,为保险客户提供更好的收费服务,这个为我们今年上线第一年一个较好的盈利、较好的收入打下了一个基础”。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也表示“所有的移动医疗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保险或者保险类产品,体量大的就是保险公司;体量小的就跟保险公司合作。”并且,今年上半年也有保险类产品上市。

 

谷歌撑腰,这家人欲终结医疗保险公司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内移动医疗创业界热衷于从商业医疗保险上取得突破,美国成熟而体量巨大的医疗保险产业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不过,如今在美国,创业公司Collective  Health已经向收费高昂的保险公司发起挑战。与其称它为“新型医疗保险公司”,不如说他们是要做医疗保险公司的终结者。奇点网的这一评论实在是太过贴切。

据奇点网报道,在美国雇员超过5000人的企业中有94%为自保险雇主,医疗福利资金池,自主管理运作,不需要第三方保险公司参与,比如谷歌。仅有16%雇员少于200人的中小企业雇主采用自保险的方式。

于是,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雇主因为医疗资金专业运作能力的缺乏,不得不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但是,美国保险公司开价不是一般的贵,而且是超乎常识的不合理!

Collective  Health联合创始人兼CEO阿里?迪亚布(Ali  Diab)曾以自身经历举例:

他曾经摔断了腿,看医生时做一次磁共振成像需要支付3700美元,其中1500美元保险公司不赔,即需自付。但是,实际上他只花了600美元,因为他绕过了保险提供商直接付款。

NerdWallet统计,五分之一美国成年人都很难付得起看病钱,五分之三的破产都是因为医疗费用。据ACA  International统计,过去十年里,家庭医保的平均费用上升了80%

在创始团队看来,医保支出的增长超过了中小公司的承受范围,保险公司从医疗保险投保人身上攫取利润的疯狂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保险业务。

创始人阿里?迪亚布曾表示:“我们不会像有些人一样做什么健康追踪设备,如果要在医疗领域创业,就一定要选择最要害的那个问题。”

Collective  Health这个全新的雇主医疗项目即由此灵感触发而创办:就是希望通过一套软件,让中小企业雇主低成本的、快速地获得“自保险”的运作能力,以避开中间商——保险公司。

公司开发一套自保险平台管理软件(此前有媒体称其为点菜式医疗),令雇主可自行选择医院、医生,还具备费用对比功能,以及医疗资金的管理等。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直陈痛点 国产医疗器械“三大难”

  中科院院士陈可冀:有人反对中医是因为不了

  别嘲笑移动医疗,传统医院经营模式也病入膏

  医药分开后,药师去哪儿?

  全球外周动脉疾病治疗药物市场到2020年将达

  5年后,即时诊断的市场将达187亿美金!

  意外的毒药:传奇药股valeant让华尔街男神遭

  抗菌药医院市场回暖 头孢尼西三足鼎立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先规范医疗行为

  港大深圳医院VS北大深圳医院,谁才是医改样

移动医疗1.0时代或终结

15年回眸!畅销药的优先审评权重几何

险企扎堆布局“健康管理”面临盈利难

甲状腺病常用药蹊跷断货 药店坐地涨价网售平

政策驱动、险资助推大健康产业蕴藏巨大投资

廉价常用药为啥“一药难求”

商业健康险:强势玩家,势不可挡

医药电商,“壁垒”下的未来“发声”

全球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市场到2024年将突

移动医疗是鸡肋?细数行业发展“囧”态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