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三甲医院挖空心思成立医联体,却给不了基层医院想要的未来

今年的医联体已经不是新概念,各地都构建了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医联体内部,一般以大型三甲医院为主导,对多家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低等级医院进行兼并,从而形成一种类似集团公司的架构。

医联体的形成有诸多优点,但像所有其他类似的实体一样,由于内部不可能真正实施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结果使各种矛盾无法消除,最终背离建立医联体的初衷。

三甲医院院长为何挖空心思成立医联体

大型三甲医院虽然挂着公立医院的招牌,实际上却是生意人,赚钱才是其第一要务。以往由于体制赋予了三甲医院太多的优质资源,使得他们在医疗市场中形成绝对垄断,垄断又造成医疗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医患矛盾也因此日益突出。

为了化解此矛盾,行政管理者不得不出手对体制进行改革。目前对三甲医院影响最大的改革措施就是分级诊疗,这一措施要求多数病人留在基层医院完成治疗,而不能再一窝蜂地涌向三甲医院。三甲医院长期占有了太多的医疗资源,如今资源被强行分流到基层医院,这对三甲医院无疑是个天大的坏消息。为了不至于在医改的浪潮中被改死,三甲医院的院长们不得不挖空心思想办法,医联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大医院积极组建医联体,其最原始的动力是获得更多的病人资源。他们首先是通过技术帮扶使体系医院成为一个闭环的整体,然后将部分病人引导到自己的医院中进行治疗。如果通过这样的渠道能获得更多病人的话,大医院的领导员工肯定会非常开心。

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大医院无偿提供技术帮扶,使更多病人能在基层完成治疗,他们不但学了技术还得到了经济上的收益,此外还因为门口挂了大医院体系医院的牌子而使地位有很大提升,这一切都使基层医院没有理由拒绝合作。

背后的矛盾

表面上看,医联体的成立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医联体内部的成员都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但是,这种表面的一团和气却从一开始就隐藏了巨大的矛盾。

医联体一般采用医院托管的形式联合在一起,大医院主要对基层医院实施整体托管,但主要局限于技术上的帮扶,人事和财务依然完全独立,因此属于一种较为松散的架构。这种架构本身存在严重缺陷,从而为各种矛盾埋下伏笔。

基层医院在名义上属于大医院的分院或者体系医院,大医院甚至还对小医院派驻了医院的主要行政领导,但员工的实际福利和经济收益却与大医院完全不沾边。这使得基层医院的员工根本不可能因为医院门口多挂了个大牌子而改变二等公民的身份。身份无法改变,各种复杂的情绪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在所难免。

抵触情绪最大的应该是基层医院的领导。医联体成立后,其主要领导基本上属于靠边站的一群,这对很多领导都是一件十分揪心的事情。为了医院的发展,他们的医院不得不成为医联体的成员,而医联体成立了,他们本人又不得不失去自己的领导地位。他们的事迹很悲壮,但哪位领导会甘心以这样的形式结束自己领导的生涯呢?结果各种好戏便会上演了。

医联体实施后,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肯定会提高,员工收入也会因此而改变,这会让大家为医联体的成立感到欣慰。但是,当基层医院的综合实力真正提高到一定水平后,他们还甘愿受制于人吗?这大概是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病人。这个目的大家都清楚。由于双方经济完全独立,而病人又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因此基层医院从骨子里是不愿意将病人转出医院的。于是矛盾一步步激化。开始的时候大家不会闹得很不愉快,这主要是因为基层医院没有能力完成复杂病人的治疗。但是,当基层医院的主任们在技术上真正被帮扶成熟之后,他们怎可能让到嘴的肥肉再被别人抢走呢?

到了这时,好戏正式上演,矛盾终于激化。此时的医联体中,大家还会继续愉快合作吗?

医联体无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中国有句俗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说法在如今的医联体内也同样有道理。基层医院翅膀硬了的时候,上级医院的好日子就必然会结束。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中药电商行业融资动态及市场前景分析

  掘金精准医疗千亿市场 20余家A股上市公司涉

  中国一带一路规划正式公布(全文)

  互联网医疗呈现“冰火两重天” 网售处方药或

  门诊异地医保报销还差什么

  别想高开了,会被出厂价追溯体系扼杀!

  寒冬春意:2015高增长大品种深度盘点

  GPO为何会成为药品采购的主流方式?

  远大医药1.4亿并购埋雷 产品致盲拖累眼科战

  药品销售额减少多少”药占比“才达标

陕西省:关于调整部分入围药品信息的公告20

昆药集团成立北美药物研发中心

两票制:怎样才能釜底抽薪

当我们谈论医生集团时,究竟在谈些什么?

两票制落地真的来了 给医药商业带来的影响

刘延东:全力打好深化医改攻坚战

“抗癌药分期付款”能否从个案到普遍

重磅!“北京版”公立医院特许经营规定出台

外媒看中国:中国医药创新何时赶上美欧?

中国制药业“两难”:如何对待“半路夭折”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