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各省“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政协委员们对于民生大事向来口无遮拦,所言提案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健康界综合多方报道,梳理出各地政协委员对于医改的建言,以飨读者。
关键词: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能否落实,首先要看优质医师资源是否向基层流动。
北京:区域内医生多点执业,重基层医疗
北京市政协委员王以新:应按区域、距离分配"手拉手"对口扶植医疗单位。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生可以自由选择联盟内其他医院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王以新还提出,有必要开设医联体系统的检验影像绿色通道,让慢性病患者的B超、CT等信息可以获得传输和共享,使患者在一二级医院就能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断。同时,在医联体内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
北京市政协委员王真提出:要分级诊疗,重点在于基层医疗机构。因此,政府应该针对它们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大幅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水平与比例,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王真还建议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手术后及亚急性期康复病人在社区、二级医疗机构的报付水平,并适当拉开档次,形成阶梯式医保报销政策,引导大医院中患者主动分流。
黑龙江:建立和发展紧密型医联体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孟庆刚建议:以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为目标,通过鼓励建立和发展紧密型医联体,逐步规范黑龙江省就医秩序,提高效率,使居民享受高水平健康生活。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
关键词:医药分开
以药养医,这个让患者深恶痛绝、医生也不待见的机制,何时能被彻底击破。
北京:避免价格洼地
北京市政协委员贾继东认为,截至目前,医药分开已经试点两年,应该在本市大医院中尽快推开,不推开会造成价格洼地效应。由于启动医药分开后,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药价便宜了,结果几家试点中的综合大医院原本是针对疑难重症为主的,现在部分科室却沦为"开药门诊",造成真正需要看病的患者挂号难。在卫生部门"药占比"的考核中试点医院压力也很大。
四川:破除以药养医
四川政协委员刘文英建议:着力从破除以药养医上突破,有的可以引进社会投资,着力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上攻关,有的可以突出内部机制改革,着力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关键词:医生
作为患者健康的守护者,医生应得到更多尊重;作为整个医疗体系发展的核心群体,医生需要得到更优的发展路径。
云南:制定独立医事法
云南省农工党省政协委员马林昆与致公党省政协委员琚坚针对越演越烈的医患纠纷现象,提议制定一部独立的医事法,解决医患纠纷保护医务人员。
黑龙江:减轻医生超负荷工作量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吴群红认为,中青年医生过劳死的原因有四点,首先是劳动强度大。因此提出一系列有关医生健康和职业发展的建议:限制医院超大规模扩张、增加大医院医生的人力配备;提高医生薪酬待遇,吸引医学院毕业生回归本行业;借鉴国外处理医疗纠纷由第三方介入解决模式;寻求更公平有效的职称评定及绩效考核方式等。
河南:以司法程序解决医疗纠纷
河南省政协委员穆宏提议应通过立法,让医疗纠纷都走司法程序,纠纷先通过医疗鉴定,再明确如何赔偿;河南省另一位政协委员赵玉兰连续8年提议,要改善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保护医生人身安全。
河北:让医生真正成为自由职业者
河北省政协委员王娟建议,让医生从大医院走出去,把大医院医生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分配到基层医院和诊所里,创建其品牌。这样既可以把病人留在基层,又让医生有了自己的收入,百姓就医也有了更多选择。王娟认为,合理支付医生劳动报酬已成为整个医改中最核心的问题,世界任何地方的医生都是以技术服务挣取自己的收入,中国要做的就是让中国医生通过为病人服务来挣钱,而不是靠卖药和卖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