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传辉瑞将收购阿斯利康 业内人士:不是最好时机

如果近日外媒报道的辉瑞考虑以600亿英镑收购阿斯利康成真,这将成为近年来世界医药领域最大的一起并购案。

消息显示,辉瑞已接洽阿斯利康,双方已就该交易有过非正式会谈,不过在阿斯利康拒绝了这项提议后,目前并没有进行谈判。21日,媒体联系了辉瑞与阿斯利康,两家企业对此均表示“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不过,这一消息也为市场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近年来,包括辉瑞与阿斯利康在内的多家跨国制药巨头面临产品“专利悬崖”而新药研发不力的局面,并购不失为一条保障企业后续发展前景的途径。

世界排名前十、英国第二大药企阿斯利康近年的发展并不太尽如人意,尤其是多个新药研发项目失败,更是重创了企业的元气。

2010年,阿斯利康投入十多亿美元与十年时间研发的结肠癌一线治疗新药cediranibRecentin)在第二项关键性临床研究宣告失败,而该品种另一项和罗氏公司的重磅抗肿瘤药物贝伐单抗直接对比的临床研究也遭遇失败。同年,阿斯利康还中止了一项名为Motavizumab的呼吸系统药物研发项目,并为此耗资4.45亿美元。就在这一年,辉瑞公司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症候选药物Dim ebon在Ⅲ期临床试验中也未能达到目标。

2011年,前列腺癌药物zibotentan的晚期临床试验被暂停,同年年底,还终止了卵巢癌药物Olaparib以及抗抑郁症药TC-5214的研究项目,为此阿斯利康损失了3.82亿美元。

2012年,在阿斯利康迫切需要新的重磅产品时,它与BTG公司合作的针对败血病的抗体类药物CytoFab的中期实验再次宣告失败。

2013年,阿斯利康宣布放弃已步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类风湿关节炎药物fostamatinib的临床开发。

如今要发现一个新的化合物越来越困难,一个新药的研发成本通常在十几亿美元,并朝着20亿美元大关迈进。全新的专利药固然能成为企业的摇钱树,然而一旦失败,则意味着大量时间与金钱的损失。

新药研发失败,尤其是到Ⅲ期才发现药物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让阿斯利康一度发生了一些混乱,企业也进行了包括裁员、出售业务等多项调整。例如2010年时,阿斯利康宣布不再涉足血栓形成等10个具体疾病领域的自主研发,计划削减的疾病领域占到了阿斯利康所涉足的所有领域的25%。去年,新CEO上任后,阿斯利康还计划对其研发业务进行重组,合并三个大型研发中心的药物开发工作,并裁员约1600人。

不过,在这些举措还未有所成效时,阿斯利康已经面临了另一难题,独家品种的专利悬崖。据统计,2014年,阿斯利康将有7款药物专利到期。

“阿斯利康近年来新药研发不力,而且几种畅销药品的专利即将到期,后续发展前景愁云惨淡。而辉瑞在销售端强大,业绩正处于上行发展期。在此情况下,阿斯利康选择被辉瑞收购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一方面能获得可观的收购资金;另一方面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有较大利处。”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刘伟说道。

与阿斯利康一样,美国制药巨头辉瑞近年来同样受困于专利到期、新药后继无力的局面。辉瑞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2012~2013年期间在全球不同市场到期的7款专利药,去年一年的收入就下滑了8.57亿美元。

“新药研发之外,辉瑞也通过并购保障企业发展后劲。2000年辉瑞就以90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华纳·兰伯特并获得了立普妥,后来又以680亿美元收购惠氏希望重整其疫苗业务。”有业内人士称。立普妥一度是全球头号畅销药,然而2011年后专利到期,该品种为辉瑞带来的收入也从2011年的95.77亿美元下滑到2013年的23.15亿美元。而在收购惠氏后,辉瑞又剥离了惠氏奶粉业务,在疫苗业务上也未达到预期。

刘伟认为,阿斯利康作为英国第二大药厂,在英国的渠道发达,如果收购成功后,辉瑞的市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英国市场的影响力。辉瑞是美国制药巨头,而阿斯利康是英国制药巨头,两家药企占据的全球市场份额较大,此轮收购之后全球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基因测序海外经验:Illumina等龙头企业增长

  制药大佬的2013:跨国药企年报分析

  IMS:2013美国处方药市场报告

  医疗行业投资有冷有热 中国缺乏新药研发土壤

  药物研发:大数据支撑大研发

  美国生物技术指数表现低迷 泡沫不断

  2000亿市场蛋糕诱人 药企纷纷抢食直销资源

  吴以岭院士:络病研究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八部委取消低价药限价 国产药品能否挑大梁

  “药房托管”争议中疾行 华润医药再下一城

中成药企业受益低价药政策

迈瑞:对移动医疗仍持保守态度

远程医疗,零距离解题“看病难”

限抗常态下的研发困顿

疫苗:不能失守的健康防线

2014年3月CDE受理药品评述(下)

普惠医疗、精准医疗和移动医疗——三看医疗

人大委员谈中医药立法:解决中医思维弱化等

取消进口医疗器械超国民待遇 自主品牌如何竞

低价药限价取消 日均费用标准引争议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