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炸弹”药物(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能够取得市场成功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总结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恩利(依那西普)等“重磅炸弹”药物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5点:
1药品优效是“重磅炸弹”药物产生的基础
“重磅炸弹”药物能够畅销的首要条件针对某一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小,能够得到处方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是治疗某一疾病的标准治疗药物。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上市之前,已经有舒降之(辛伐他汀)等数个品种上市,但由于立普妥在临床试验阶段就表现出了巨大优势,10mg立普妥与80mg初始剂量舒降之具有同等的效果,而且临床风险更小。不仅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还能显著减少心脏病患者致命性心脏病的发作,冠心病患者接受立普妥80mg治疗,可以预防1/6的心脏事件、卒中和心血管问题。其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带动了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2004年,立普妥成为全球首个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的药物,在专利保护期内成为医药史上首个销售额超千亿美元的药物。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具有极好的特异性,药效明确、毒副作用小,可作为经典用药阿司匹林的合适替代药,故波立维上市后很快就获得市场的好评。直到今日,在卒中预防等方面仍未被后续的其他ADP受体拮抗剂超越,确保其销量节节攀升。
2科技创新是“重磅炸弹”药物研制的核心
著名跨国制药企业研发实力雄厚,每年都投入占销售额17%左右的资金进行研发,聚集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新药研究与开发人才,他们是开展新药创新研究的重要保障。正因为有一大批创新性领军人才,在不断从事新药研发和各项探索性工作,才能培育出“重磅炸弹”药物。他们的创新性高,通常为原创性产品,新的化学实体,具有新颖的作用靶点或作用机制,在治疗某一疾病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发展和进步。
一个或一批重要靶点的发现和确认,产生一批“重磅炸弹”药物。上世纪头孢类药物、替丁类药物、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拉唑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到本世纪替尼类药物、治疗性抗体药物等,均是由不同时期医学基础研究深入和新靶点、新机制的阐明所带动的药物发现的重大突破。
史克公司研发全球第一个H2受体拮抗剂泰胃美(西米替丁),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胃溃疡疾病的一个划时代进步,从而推动了相同机制的一批药物成为“重磅炸弹”药物。1986年葛兰素公司研发的善胃得(雷尼替丁)首次超过西咪替丁,荣获世界最畅销药品的桂冠,直至1995年销售额超过37亿美元,雄踞首位“重磅炸弹”药物地位;1998年阿斯利康开发的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奥美拉唑)创造了“重磅炸弹”药物新纪录,年销售额逼近40亿美元。此后连续3年保持首位,年销售额突破60亿美元。立普妥通过其水解产物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结果使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中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增高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调血脂药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
3后续研究是“重磅炸弹”药物成熟的重要保障
重磅炸弹药物的成功还在于其上市后不断进行的后续研究,进行临床对比试验、新适应症的开发、联合用药的研究等,进一步拓展其市场容量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立普妥能赢得市场的高度认可,还因为它做了相当多的FDA现在要求的临床比较研究,而竞争对手没有这样的数据,非常被动地看着市场逐渐被竞争对手占领;2007年,在上市10年后,美国FDA批准阿托伐他汀新增用于非致命性心梗、中风、心脏手术、心衰和心脏病的胸部疼痛等5个适应症,从而巩固了其在高脂血症治疗药物市场中的地位;恩利(依那西普)也是通过开发出新的适应症,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最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