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陈维广: 医疗O2O可能存在的三个核心切入点

923日,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在亿欧网举办的"2015年中国O2O创业创新大会"上,进行了医疗O2O新风口的主题演讲。作为关注早期互联网项目的投资公司,蓝驰创投曾是春雨医生、杏树林、乐动力、燃等创业项目的早期投资人。陈维广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目前医疗O2O领域还可能存在的三个核心切入点。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减:

跳出固有经验指引的假设后,迎接你的就是风口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质疑其盈利模式。甚至从传统医疗的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医疗是不是能创造价值还有很多质疑。虽然很多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疗融到大钱,可是都是在质疑声音之下很辛苦融到钱的。

主要的原因是多人都是以他的固有的经验去做假设。例如,我们之前都对医疗体系的体验,认为看医生一定要去大医院,越出名的医院越好,公立医院的医生最好的。如果我这个病没有看到最好的医生,那我就没有办法很好地进行治疗等等。甚至有一些固定的假设:医生给我更多的药就会更快地治好病。

很多固有的经验造成了我们有很多的假设,而且这些假设其实影响到我们创业的结论,甚至对我们投资人来说也是有很多这方面的影响。

就像2011年当时我们投资春雨医生,有很多医疗体系出来的朋友就跟我说怎么投这样的项目呢?线上问诊真的不靠谱,需要医生见面才能解决问题的。甚至有人说谁还会去用这个服务呢?

这个假设就形成你对某一件事的判断,而这个判断就决定了你这个创业尤其是在医疗互联网的创业方向,所以我给创业者的建议是,当你做跟医疗O2O或者移动医疗项目的时候,你一定是要跳出固有的经验,这样你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解析行业秘密才能抓住创业机会

如果不打破假设的话,基本上这个行业到处都是陷阱,寸步难走。例如医药分离这个课题在医疗界其实谈了N次了,医药分离是不是就能解决我们医疗行业的一个问题。

很多人都在说咱们的挂号费非常低,医生得靠出更多的药来挣他的收入。所以两年前就有人提议,要把在公立医院最好的医生吸引到民营医院去,提高诊疗费用,就会避免医生多开药,认为那样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问题没有解决,原因有两个。第一,因为它是一个新的品牌,获客成本比传统的公立医院高了很多。第二个,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在医疗行业里,医生治病的结果其实跟他的激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看公立医院里面医生给你更多的药,不一定把你的病治好。可以开更多的药来挣更多的收入,和这个病有没有治好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更夸张的方式来形容,两个医生,如果一个医生只是开一种药给你,5分钟解决了问题。另一个医生开了十种药给你,花了两个月治好。这两个医生会得到一样的收入吗?这才是关键的问题。

医生的激励机制跟他的KPI或者是他的指标,就是他的治病的指标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跟民营企业员工你的KPI跟你的结果是直接挂钩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创业者一定要持续挑战这些假设,不一定要通过提升医生的问诊收入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你需要更取巧的方式把他治病的结果和他的KPI连上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基本都读过《Zeroto One》,PeterThiel在里面提到的一个观点是发掘行业的秘密,对行业秘密的解析决定了你是否能在这个行业里找到机会。所以,与其去试问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口在哪,不如回到原点,回到你对这个行业的所有假设面前,重新思考。这些假设需要被挑战,因为跟着假设走是找不到秘密的。

互联网医疗是一个很难的行业,整条产业链包含了药品、医院、医生、患者、保险五个要素,每一个都涉及太多利益,不好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期待能找到、能看到那些学会跳出假设的创业公司,因为跳出假设,是可以切下互联网医疗这块蛋糕的唯一方法。

医疗O2O可能存在的三个核心切入点

第一,中国到底能不能有私人医生的概念?私人医生这件事其实一直有不少人在尝试,但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形成气候,为什么?是因为这件事情真的无法实现,还是因为大家在着手这件事情时都被假设给带跑了?谁能按照跳出假设的思路解开这个秘密,谁就抓住了机会。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廉价救命药“一药难求”究竟谁之过?

  慢病管理:流量和质量的矛盾

  网售处方药尚未开闸 电商开打预定擦边球

  世界最大未上市生物技术私营企业Intarcia对

  新试验数据使诺和诺德在糖尿病领域的领先地

  通用电气高管表示不会拆分医疗业务

  Veritas入华抢占基因测序市场

  增速放缓但魅力依旧 诺华CEO仍看重新兴市场

  泰山投资4000万美元瞄准中国私营医院市场

  因数据完整性不足 海正药业15种原料药被美国

农村基础医疗市场困境与趋势

O2O能否成为实体药店的救命稻草

医责险不是“万灵丹”

外资民营医院布局高端医疗市场未果 面临退市

药代时间管理“手札”

中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带

体外诊断市场前景那么大 医疗器械企业也想去

没有仿制药会怎么样?(附美国原研药和仿制

76元廉价药被炒到3800元 或人为囤货造天价

新药竞争之残酷前所未有 最好最难的时代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