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多种中成药受质疑 未做评价致中医信任危机

最近,多家中药企业的药品因使用了毒性饮片或一些含毒的药材,在国际国内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波澜。《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不少国内权威专家,他们指出,药品中有致癌物质不是一律禁用,这是中药、西药的共识。经过正规、科学的炮制方法和手段,这些药材都能安全入药,但关键是需要企业不断地对药品进行研究、再评价。

    多种中成药成分受质疑

近日,百年老店同仁堂产品麻烦不断:先是香港卫生署发布公告称,一批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水银(汞)含量超标,近期又被曝出,同仁堂旗下另外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分别是17.3%0.72%,前者超境内标准,后者也远超香港标准。

同仁堂方面至今未作出任何官方的回应。

中成药因成分含毒或因西医的观点受到质疑,不止同仁堂一家公司的产品。

在这事件之前,华润三九集团生产的治疗偏头疼中药“正天丸”在英国被认为可能含有毒性,因为正天丸中含有乌头草,这是一种曾被古希腊人视为“毒药之王”的药草,可能对心脏或者神经系统有毒性。因此,这一原料在英国被列入严格限制使用的药草清单。

英国药物和保健产品监察署(MHRA)指出,他们发现一名药草从业者向病人提供这种未经英国测试的治疗偏头痛药丸,他们表示,过去已经接到过三宗有关副作用的报告。其中一名患者在服药后肾脏出现问题,另一个头晕和感觉异常而求医,第三名患者出现心悸、疼痛和呼吸局促等问题,而在停止服药后,身体即恢复正常。

    有致癌物质不是一律禁用

按照我国药典规定,水银、附子属于毒性饮片,必须经过炮制去毒后才能入药。专家认为,现在国内外对部分中药材的使用有误解,这大大影响了中药在全球的推广。

 “现在有一个错误概念,认为中药里面有有毒有害的物质,有致癌物质就应该一律禁用,这个概念是不对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指出,上百种西药都含有致癌物质,而且一些抗癌药一方面可以抗癌、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有致癌物质,也可以引起癌症。西药里面几十种药都可以引起癌症,但是西药现在临床都在用。

他认为,如果按照某些人的看法,药物里只要有致癌因素都应该禁用,那么西药至少有上百种都应该禁用,那么我们临床用什么?治病救人用什么?中药也是,现在中药的提到有可疑致癌物质的也有十种八种,不光是槟榔一种,是不是这些西药中药统统禁止使用?但是事实上现在临床上大量使用。西药已经肯定有致癌药物的还照常使用,中药也有这种情况。临床不是一律禁用,而是权衡利弊。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季绍良表示,有调查显示长期咀嚼槟榔与口腔癌发病率有相关性,而药用槟榔则至今没有任何临床报告证明可致癌,更无可靠证据证明槟榔是致癌物质。

对“嚼槟榔”与“槟榔入药”的根本区别,季绍良认为“嚼槟榔”所用槟榔是“幼果”,包括皮壳一起用。而药用槟榔使用成熟的果仁,且炮制加工不一样“嚼槟榔”有的人一嚼几个小时,造成对口腔黏膜的化学性刺激、机械性损伤,导致黏膜下纤维化、白斑、苔藓病变,进一步恶化就是口腔癌。而中药槟榔是汤剂口服,不会长时间刺激口腔黏膜。而且用量、疗程、使用习惯等方面都有区别。

华润三九集团相关人员表示,正天丸说明书中披露的处方包含的附片为附子的炮制品。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而乌头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母根,附子与乌头入药部位不同。因此,经过炮制后,附子所含乌头类生物碱毒性大大降低。

    未做评价导致中医信任危机

由于中药材本身含有毒性而引起的中成药安全问题是中医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专家指出,目前不少中药品种缺乏严谨的临床数据支撑,导致中医频频陷入信任危机。

“国家新药注册办法里要求有四期临床,上市后所有的药物都应该做四期临床,相当于常规再评价,但很多厂家都没有做。”安效先指出,按照我国药监局的评价,上市后再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安全,一是有效。“现在,很多人提出这些中成药不安全,网上也查了没有发现不安全的数据。但这都不具备说服力,企业必须做实验,而且是大量的、多中心。只有做大样本、多中心的试验,你把客观资料拿出来,大家一看都明白了。”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广东拟引导“低价购药”重挫医药股

  中医药“走出去”提速

  PE近期活跃度提升 看好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

  2013年我国医药进出口外贸形势分析预测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逾2000亿

  生物医药技术分散 政策鼓励发展龙头企业

  基本药市场进一步开放 市场成长速度或得到提

  生物医药:将延续分化行情 坚守一类股

  亿元抢夺独家基药代理权 噱头还是真买卖

  民族药一直在追赶中药 民族药呼唤政策支持

药辅升级尚欠备案制度细化东风

温湿度监管步入实操 新版GSP力求突破

我国制药装备企业还有三大劣势

外资医械巨头在华“深耕”提速

廉价药被最高限价误伤消亡 药价越控越涨

胶原蛋白美容 神话抑或笑话?

阿龙·切哈诺沃:个性化医疗遭遇个性化问题

爱尔兰制药业瞄准中国 去年医药出口550亿欧

探寻爱尔兰制药业的成功诀窍

新GSP倒逼医药物流变革 外企抢滩中国市场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