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我国不规范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致使卫生部颁布的“史上最严限抗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这一背景下,中药天然抗菌作用值得期待。
近日,在第十三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获悉,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的“连花清瘟对细菌生物膜及相关疾病影响”的实验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如此,其抗病毒的系列研究也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实验结果表明:连花清瘟具有明确的抗菌作用,可突破细菌生物膜,显著抑制膜内活菌的数量,这一研究开辟了解决细菌耐药的新途径。同时它还具有抑制多种病毒的作用,这为我们治疗流感和呼吸道类疾病提供了抗生素以外的新选择。
三朝名方成就创新中药
连花清瘟胶囊是在汲取了汉代张仲景、明代吴又可、清代吴鞠通三代名医治疗感冒、流感等传染病用药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抗病毒、抗菌以及免疫学研究创制而成,是一个既符合中医治疗外感热病规律,又融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的创新中药。该药具有广谱抗病毒、天然抗生素的作用,系国家医保品种,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国家卫生部列入《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版)》、《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8版修订版)》推荐用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轻症治疗方案》、《2012年乙型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推荐用药。
连花清瘟胶囊融汇三朝名方,化裁出新,以“清瘟解毒,宣泄肺热”为治疗大法。方中所含薄荷、麻黄可以散外邪,贯众、板蓝根、银花、连翘、石膏等可清内火,清火重剂大黄能使体内蕴积的火毒从大便清出,可收卫气同治、表里双解、扭转病机、截断病势之功。另外,该药还配伍了益气养阴的红景天调节免疫、提高机体抗病康复能力,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治疗优势。
突破细菌生物膜灭菌
菌群高耐药性为杀菌瓶颈科学研究发现,在自然条件下,细菌以浮游和生物膜两种形态存在。细菌生物膜是细菌在不利于其生长的环境下,通过自身产生的胞外多糖被膜多聚物相互黏连而形成的细菌群落。细菌生物膜能使成千上万个细菌以非常精细的方式相互黏连在一起,耐药性相当于浮游菌的500~1000倍以上,是细菌耐药性形成和慢性感染性疾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细菌生物膜会出现低剂量诱导菌株耐药性、高用量产生药物毒性风险的两难境地,因此专家将眼光转向了与抗生素具有相同杀灭细菌作用的中药。
为此,国内多家权威科研机构对连花清瘟胶囊做了很多抗菌的实验研究。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药理室研究发现,连花清瘟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防止流感、感冒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肺炎、败血症等并发症。
突破青霉素禁区抑制膜内活菌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开展的“连花清瘟对细菌生物膜及相关疾病影响”的实验研究发现,连花清瘟具有穿透细菌生物膜、对抗细菌耐药性的作用。既往研究发现,临床常规抗感染用药青霉素对悬浮细菌及细菌生物膜形成初期作用明显,但对已经形成细菌生物膜后的细菌没有明显作用;与此相反,连花清瘟胶囊能杀灭细菌,而且细菌生物膜的存在对其杀灭活性无明显影响。研究还发现,虽然连花清瘟胶囊与青霉素一样,对减少生物膜的厚度作用不强,但是连花清瘟胶囊能明显抑制生物膜内的活菌数量,而这正是青霉素无法突破的禁区。研究人员推测,连花清瘟胶囊所含部分化合物可破坏细菌生物膜,另一部分成分则渗透入膜内起到杀菌作用。
这一重大发现提示连花清瘟胶囊可以治疗感冒、流感引发的各种肺部炎症。
抗病毒作用更显优势
国内多家权威机构对连花清瘟胶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该药具有抑制多种病毒作用。
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连花清瘟胶囊防治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