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药材“掺伪掺劣”层出不穷 缺乏规划化评判标准或为根源

近几年来,随着中药材走势看涨,源头中药材带动的中药饮片价格波动与造假亦顺势而起。    

20129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公告通知,自718日开始的为期20天的全国中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中,“已初步查获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公告称,安徽省药监部门查获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对严重违规的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给予停产整顿,收回6家企业的GMP证书,并对12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而广东省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8月底,已有20多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因为违规而被广东省食药监局收回GMP证书。    

   “现在中药造假已经由个别行为,演变成使整个中药行业诚信受损。”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主任林惠蓉向记者表示,她长年从事中药真伪鉴别工作,发现目前中药造假行为中“掺伪掺劣”手段层出不穷,普通老百姓甚至一般的市场采购人员都无从鉴别,有些甚至要用专门的检验设备才能查得出来。

利益驱动造假“歪脑筋”    

有业界人士指出,近年来中药材价格居高不下,药材资源紧缺,导致不法中药商逐利心理严重,而“掺伪掺劣”等以次充好的造假手段直接危害的是人的生命健康。    

据悉,中药市场分为三大部分——药材、饮片、成药市场。根据《中国药典》定义,中药饮片是经过炮制、加工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煎制汤药。因此,人们日常使用最多的,就是凭医生处方到药房抓取的中药饮片。由于造假已经形成产业链,一些采购中药的专业销售人员也不见得能辨别得出真伪。特别是中药饮片,一方面原药切成饮片可增值2~3成,可进行低价竞销,同时中药材切片后,更容易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获得非法利润。    

“利益驱动是一些商家动‘歪脑筋’的主要原因,中药材这两年涨势高,但种植收成实际上是在减少的,而且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一些稀贵药材造假伪冒现象特别突出。”林惠蓉特意给记者看了十几份虫草的图片,记者汗颜地发现,居然没有一种能够正确辨别出来。    

“其实看不出来不奇怪,因为现在的造假手段太高明了。”林惠蓉指出,虫草是一个比较大的分类,不是专业人员是难以区分的,不仅是坊间传闻的真假虫草对接作伪手段,还有一些真假虫草掺在一起混买,更有为强化药效而渗入西药成份的虫草流通于市面上,而这些往往只能通过专业器材检验才能查出来,上述造假行为皆因价格悬殊,伪品与真品之间的价格相差可以达数百倍之多。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多个疫苗新产品面世 “中国军团”酝酿爆发

  跨国药企接连在华成立合资公司 深耕中国市场

  中药国际化步伐缓慢 提升质量标准成重点

  原研药单独定价特权致药价虚高

  兼并重组成医药企业发展重要路径

  营养保健业首纳十二五 诚信危机倒逼行业自救

  国内药品逆向物流情况令人堪忧

  “国粹”中药出口何时不再尴尬

  基因药欧洲获准上市 基因产业冷冻十年再热

  新GMP无菌认证倒计时挑战企业策略

发改委再调药品价格 罗氏等外资药企首当其冲

新医改降药价倒逼药企转型升级

新一轮药品调价“靴子”落地 药品流通改革有

印度制药业:供应与外包 中印争食上游

中美医改面面观 “中国路”彰显体制优势

仿制药博弈升级“第三世界药房”路在何方

网上药店竞争火药味渐起 谁能笑到最后?

各国政策监管脱节 原料药标准全球化仍需努力

滥用硫磺熏蒸中药材如何治理

OTC广告或被禁 上百亿蛋糕告急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