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第三方检验机构或在上海自贸区尝鲜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至今已有一段时日,其中明确“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无疑给外资医疗产业打开了一扇大门。但是由于医院建设周期长、审批手续多,业内预计短期内外资医院恐无法在园区内现身,同时,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实现盈利也还需时日。就当前而言,一些第三方检验机构有可能率先“尝鲜”。

短期外资医疗机构恐难现身

“办医的过程会碰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现在谈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医疗机构允许设立,可是该怎么办理,政府又该怎么管?”上海国际医学中心CEO辛树林日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政策圆桌会议上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据了解,虽然我国2010年末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允许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我国境内与我国的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医疗机构,逐步取消对境外资本的股权比例限制。但是近两年的发展速度仍比较缓慢。

“因为成立一家医院不仅投入资金高,动辄数亿元,而且建设周期长,审批手续也多。比如在上海浦东新区开设一家超过200个床位的医疗机构,需要到市卫生局去审批。”辛树林说。

另外,业内人士认为,因为在园区内设立外资医院涉及土地、人员、医疗器械设备等多个项目的审批,从现在的政策上看不到任何优惠,因此,消费者享受外资医疗机构带来的服务,短期内恐怕无法实现。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表示:“政策出台至今,据说还没有批准一家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希望在自贸区内能有所推动。”

上海综合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监倪峰说:“审批下放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每个局、每个部都在一点一点下放审批权,下放多少就公开多少。”

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扭亏为盈尚待时日

据了解,目前外籍人士在大陆医疗机构就诊,对于已购买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的个人,由保险公司支付;对于未购买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的个人,通常由其个人承担医疗服务费用。

“在这种模式下,到自贸区这28平方公里范围内专门设一家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的市场机遇有多大,目前还不得而知,个人预计对保险业务的推动可能不是很大。”左学金说。

“在园区内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从政策上看是有所突破的”,中意人寿保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庞震刚指出,从宏观面上看,不管专业外资医疗机构设立是难还是不难,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只要有更多的商业化运作的医疗机构的设立,就提供了更多合作的可能。

另外,跳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来看,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国内外人士到上海来开展业务或者生活,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讲都会有更多的业务。

“但是看一个政策对行业究竟有什么影响和意义的时候,还是要回到现实。”据庞震刚介绍,国内现有4家大多成立于2005年到2006年的专门的健康险公司,其业务比较困难,基本上处于亏损状况,而且亏损金额没有在减少,反而在持续扩大。由此可见,健康险公司想要扭亏为盈的时间点还要放得更远一点。

第三方检验机构或率先“尝鲜”

相比上述两项业务,业内人士预计,第三方检验机构把国际最顶尖的化验诊断设备引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对更方便。

辛树林指出,比如基因检测或者比较复杂的验血等检验类项目,引进大型的高端设备可能可以免税,而且投资者也不用买地建房,自由贸易试验区里有很多楼,开诊所的话租100平米就可以了。这种项目医院做可能不划算,因此,在试验区里开办第三方检验机构更具可操作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也表示:“现在在国外已经有独立诊断的实验室,高端的检查不一定在自己的医院做。我觉得在试验区做独立检查,有可能享受免税待遇。”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九成药品无儿童剂型

  医药行业:健康服务+养老将成核心主线

  医药股领衔融资余额大增潮 大健康受追捧

  我国API外贸特点分析 民企占据半壁江山

  大病保险:有始更须有终

  微生物专利:保藏量与发放率如何齐飞?

  产权缺位 医联体模式急需民营资本壮大

  论我国距离疫苗强国有多远?(上)

  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免费医疗神木模式悬空

  医改步入深水区 医保支付改革争议中提速

我国距离疫苗强国有多远?(下)

中药走出去亟须掌握标准评定话语权

自贸区政策利好 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进展依然缓

恒瑞医药“窃密门”凸显国药研发软肋

欧美医药巨头裁员改组频繁 结构调整成趋势

生物识别技术:领跑信息安全时代

政策驱动医药产业格局变化

靠专项行动根治不了医药腐败

中药饮片市场乱象探因:国标缺位 地标则各有

传统医药股承压 基金转战医疗服务业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