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方案》),随后,在昨日(1月8日),又连发三份相关解读,四川医保支付改革,势在必行。
强化医保的监管作用
根据《方案》,将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
根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特点,分类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医保基金支付挂钩。中医医疗机构考核指标应包括中医药服务提供比例。
业内人士认为,按病种付费引导下,医院的用药结构将发生,价格虚高的药品将逐渐被性价比高的廉价药品所替代,药企的市场竞争规则将由扭曲的“高定价、暗回扣”非法竞争和潜规则转化为追求理性的“高性价、明折扣”公平竞争,对患者的过度用药、不合理用药等现象将得到相应的遏制。
而四川还将对医生的考核与医保支付挂钩,在种种限制和监管的驱动下,医院或将更加积极的压低药价,而医生也更愿意用占用医保基金更少的药。
2020年,支付改革全覆盖
方案明确,2017年起,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各市(州)实施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不少于100种。
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在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和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的基础上,全省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
其实,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医保采取什么付费模式,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减少医保不必要的支出,防止药物滥用,少做不必要的检查。其采取的措施,就是充分调动医院控费的积极性,把医院变成控费的主体。
而按病种付费的导向下,药企的产品能否进入临床路径,将是实现销售的前提条件。
附:四川省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更好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充分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我省实际和医疗服务特点的医保支付体系。健全医保支付机制和利益调控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的内生动力,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有序就医,支持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广大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权益和医保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保障基本。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着力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严格规范基本医保责任边界,重点保障符合“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原则的药品、医疗服务和基本服务设施相关费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筑牢保障底线。
建立机制。健全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和“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充分考虑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医保管理服务能力、医疗服务特点、疾病谱分布等因素,实行符合本地实际的医保支付方式。
统筹推进。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注重各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发挥部门合力,多措并举,实现政策叠加效应。
(三)主要目标。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