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已于8月10日上午10时在南京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
一、医改基本情况介绍
1、基本原则: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实践。
2、基本成绩: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病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机构达标建设和全科医生配备、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等“6个全覆盖”。
二、医改主要工作做法
1、坚持“三个到位”,构建强有力改革推动机制
一是在组织领导上,省委省政府成立由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试点方案、两次召开会议推进医改工作;
二是在政策配套上,立足东部省份特点,坚持“三医联动”,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衔接,出台政府投入、价格改革、医保支付、编制管理、薪酬改革等47个文件,明确许多突破性政策和创新性举措,医改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三是在财政卫生投入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像前些年抓教育、科技那样,相对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医改投入,以投入换机制,强化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到2017年全省各级财政卫生投入达到1000亿元左右。
2、着眼“八个同步”(取消药品加成、增加政府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创新人事薪酬制度、加强医院管理考核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合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是坚持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政府投入多管齐下,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二是创新编制管理和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是探索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医院运行活力;
四是实施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合理降低药品价格。
3、注重“四化建设”,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一是推动基层机构示范化,各项政策和投入全方位向基层倾斜;
二是实施资源纵向一体化,促进龙头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下沉;
三是推行签约服务个性化,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四是实行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差别化,引导群众到基层就诊。
4、突出“四个重点”,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
一是2012年起建立农村20种重大疾病保障制度,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
二是90%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实施按病种、按床日等相结合的支付方式改革,做到机构和病种全覆盖;
三是充分发挥新农合省级信息平台作用,全省实现异地就医在线预约、出院费用即时结报;
四是15个县新农合基本业务、绝大多数地区大病保险业务由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商业保险机构在16家医院派驻代表,为转诊患者提供从入院到报销的全过程服务。
5、坚持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社会办医
一是2015年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2016年达3000万元,对民办医疗机构进行奖励性补助;
二是全省非公立医疗机构有5个专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5个;
三是目前全省非公立医疗机构数已占总数的30.67%,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28.12%,诊疗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9.70%,其中,运行和在建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17家;15家民营医院为三级医院,居全国前列。
6、实施“三个一”工程,加快智慧健康建设步伐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建成并启用全省智慧健康信息传输主干网,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系统基本实现联通;
二是完善各类信息系统。全省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全覆盖;
三是强化信息便民惠民。目前,全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
三、答记者问环节
1、江苏综合医改试点工作下一步重点是什么?
一是改出活力:重点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院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好政府6大项投入政策,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行人员管理备案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