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疗是酸的”,到底是辛酸还是寒酸,到底是哪个酸?
ACID代表我对移动医疗、未来医疗四个方面的分析,刚好是按照这个顺序排下来的。
先说一下A,A就是Apps,就是你拿出手机来各种各样的App,据统计在苹果店里面关于医疗业的App大概有上万种。苹果店排出来的跟医疗类相关的App排行,前30里面仔细看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很有意思的应用,解剖的、育儿的应用;第二类是Health和Fitness,所谓健康和健身,这个领域的App基本上比前一个领域高出一个数量级左右。这里边关于健身跑步、做仰卧起坐、爬台阶、骑自行车的什么都有,苹果店里面也有推荐,编辑也会挑一些App到首页里面来。
今年的拉斯维加斯的大会上,有各种各样的Wearables(可穿戴设备),总体感觉就是功能的同质化非常严重,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在检测心率、算走了多少步、计算消耗多少卡路里,大部分的功能都是这样,只不过是在外形上会有不同的设计,有的可能比较酷一点、有的比较傻一点,基本上功能都差不太多,但是手只也一个,我们戴再多也不能把所有的设备都戴上去。
这些软件也好、硬件也好采集来的数据都是孤立的,每家自己测自己的、每个设备自己测自己的,很难把这些数据进行融合和打通,而且有的时候你佩戴不同的设备,向这只手上戴着不同的设备,测下来之后发现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得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这个造成的问题就是数据孤岛。
为了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大家已经在从App阶段,不管是在手机上的也好、硬件的也好在向下一个阶段前进了。
去看美国可能两年前开会的时候大家都在谈App、谈可穿戴设备,现在已经没有人谈了,很少有人在谈这个话题了,大家都在谈的是这样的话题,叫Connected Health,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前面说的数据孤岛,希望把这些数据用统一的标准采集、存储、分析、传输、分享,这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身上有不同的设备的时候可以更全面的来了解个人的身体情况、病理情况、生理情况、健康情况,血压、血糖、血氧和体重,这些数据经过统一的采集、整理、分析之后出现的是一个个人的数字化的图库,可以被不同的行业里面的不同的人看到,比如说被医生看到、被护士看到、被药师看到,甚至被你的家人看到。所以这些数据可以在这样一个连接的情况下变成一个数据集合的整体,而不像原来说手环只是手环,智能鞋垫只计算走多少步的。
很多可穿戴设备采集的不再是简单的玩具级别的数据,而是真正应用级别的数据,类似于隐型眼镜采集血糖、监测胎心、动态心电,还有中小盒子,自己在家里测血常规、尿常规的。
iHealth公司还做了测血压、卡路里、体重、血氧、血糖的,你可能觉得左手血氧仪、右手血压计。这么一个小东西,可以直接把血氧、心率、血压、脉搏、体温全部采集出来。它有一样做不到,测不出血糖来。目前无创的血糖技术还是有门槛的。当然,已经看到这个趋势了,它可以整合起来,让一个人的生理、病理的体征可以更好地得到展示。
这个时候,通过应用级别的可穿戴设备采集出来的数据就是我给大家讲的有意义的数据。
什么才是有意义的数据呢?高通公司有四个解释,电子病历、实验室仪器检测、处方数据和医保数据。大家注意到没有缺少了什么?没有基因组数据。为什么没有基因组数据?基因组数据也是大数据,也有意义。目前基因组数据的主要应用场景相对来讲在临床级别还非常少,它做一些简单定性的诊断是可以的,比如做产前的唐氏综合症的筛查,如果是做定量分析,比如根据基因组测序结果推测你在51岁的时候有21%的可能会患抑郁症,这种结论就基本不靠谱。因为我们现在对基因组的理解、对数据的积累、对样本库的积累还远远没有到一个可以做量化分析的地步。前三个基本都在医院产生,最后是在医保产生。
我给大家看一个场景。解释一下有意义的数据的意义。我戴了穿戴设备,它每天会给我提醒今天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