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时期,在整个健康医疗领域,如何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来实现医改的新目标,真正达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在酝酿了1年半时间后,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意见》一出,便引发行业内高度关注。这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指南针”,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那么,这份《意见》制定的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近日,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举办了一场解读会,邀请参与政策制定的相关专家和行业内人士对文件内涵进行了解读和探讨。
作为全民战略资源来保护
在文件发出来后,很多人都提出疑问,大数据文件发了,还发不发云计算或是互联网?
专家表示,近三年来,健康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关键是网络,是互联互通;核心是数据,数据贯穿所有行业应用的环节、业态、流程等。从逻辑上看,大数据是串联互联网、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等跨部门应用的脉络,从基础的资源积聚、平台建设,到决策应用、临床应用、科研,再到互联网应用、公共卫生应用、创新产品等。虽然讲的是大数据,但是行业与信息化相关联的东西都在里面。
健康医疗数据、数据资源使用权到底是谁的,是个人的、医疗机构的、行业的还是参与建设的企业的?这一直是行业内热议的话题,也是《意见》需要明确的问题。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意见》全文第一句话给出健康医疗大数据明确定位。专家表示,健康医疗大数据既不能简单说是谁的,也不能简单说不是谁的,首先要客观理性看待我们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公民隐私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保护还没有法律支持。定位它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回避了未来要做权属分割的问题,重点放在规范和应用上,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未来核心系统、关键性设施涉及到的大数据,都将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来进行保护,这是由我国的体制性质所决定的。“我们更多是强调全民健康,把它作为全民战略资源来保护、管理、规范、执行,而不是某一个人的。”
数据应用可以做很多事
数据是国家的,那数据如何共享呢?专家表示,大数据相关应用应该围绕国家重要基础战略资源的定位和发展去做,要促进,更要规范。
第一,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将带来健康医疗模式的深刻变化。专家表示,“十三五”期间,健康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要由治疗疾病向预防与健康管理转变。依托于新的手段和技术,把预防、治疗、康复以及自我的健康管理形成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医院和医疗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不成为现在大家聚焦的一个难点,将预防和康复的链条拉长。
第二,有利于激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活力。“我们一直强调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历练来推动医改。”专家认为,信息跟别的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信息和数据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增值的,就是越用越好、越用越活、越用越有道。而且在用的过程中往往会跃过现有的很多制约,包括智能化。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力量不可阻挡,可以带来医改的动力和活力,这个动力比很多改革的动力都强,方向用对,可能会解决很多问题。
第三,提升健康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扩大资源供给。专家表示,信息化和大数据能更好地拓宽服务手段,延伸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容。这些现在来看都是以前做不到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
第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目前,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45项目,15大类。即便随着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但是,基本公卫服务并不能满足老百姓所有的健康服务需求。在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疾病预防和康复领域,老百姓有多元的需求和选择,唯一不变的是健康医疗的信息和数据。从未来来看,健康医疗服务的数据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全面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支撑基本公卫医疗服务,还要支撑多元的老百姓需求,给老百姓开放咨询、自我健康管理等服务,同时给企业开放创新的客户端,支持生物医药研发创新、科研、临床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