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内三大因素影响基本药物定点格局

在国家重视民生及新医改不断推进的环境下,政策成为判断医药产业发展走势的最关键因素,变革成为唯一不变的词语。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医药产业政策及产业发展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本报将围绕这些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推出“政策预判”系列报道,供广大读者分析把握产业发展时参考。     

对部分基本药物实施定点生产政策,是国家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产品供应稳定以及价格合理的重要措施。政策至今仍未落地无外乎各方利益难以得到平衡。     

在仿制产品、生产批文比较多的中国仿制药市场,解决问题的办法终究要从产品批文或者产品市场集中度出发。那么,未来可能对政策实施有影响的因素将包括各地的廉价药物目录、基药价格拼杀政策以及产品生产和上市批文的松绑等。     

定点政策难出     

基本药物定点生产此前一度受到行业的高度重视,然而时间过去一年多,仍未有成型政策文件落地,记者近期向多家大型国有基药生产厂家的政府事务负责人了解情况获悉,定点生产政策的制定目前陷入僵局,最关键的问题仍是各方利益难以得到平衡。     

定点生产的名额对所有企业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获得垄断市场。在此之下,“定点什么产品”、“谁来定点生产”这两个难以出现各方可以平和接受结果的问题的讨论,直接导致了定点政策难产至今。     

问题讨论没有结果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仿制产品很多,仿制产品的生产厂家也很多。从政府层面看,不可能单方面确定定点产品和厂家名单。固然国家提出了定点生产的原则,但在具体政策未出台之前,对企业拳头产品确定定点,定点后公司获得资格,成为每个企业都期待实现的愿望,但显然不可能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实现。    

问题得不到解决,政策也将继续难产。基于上述现状,业内预判,基药定点生产最大的可能是:国家制定大目录,以省为单位进一步确定定点生产产品和企业。因为各省省内的行业竞争格局和利益格局相对简单,以省为单位有利于分化和减弱全国行业的矛盾,同时也更符合当地医疗需求和经济水平。     

三大因素影响     

对基药定点生产政策实施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     

一是目前各地出现的廉价药物目录以及临床上出现的产品紧缺。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国务院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国或将加大老年医疗投入 稳定社会预期

  “公私合作”顺应改革趋势 大病保险为10亿人

  OTC禁上大众媒体引各方热议

  医改涉入深水区 顶层设计最迫切

  医保医药医疗实行“三轮驱动”或利好仿制药

  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遴选原则:中西药并重

  全球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趋势:商业保险承办医

  “十二五”期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达360元

  保监会:“大病医保”遵循“收支平衡、保本

多地试点推开健康卡 全国一卡通还需时日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

综合各方态度,OTC广告禁令有因噎废食之嫌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优先发展县医院

中国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SFDA:儿童化妆品不鼓励基因技术制原料

OTC广告监管:将提高违法成本

七部委:我国将设药企黑名单 并经新闻媒体曝

追溯体系将促进中药材流通监管升级

陈竺:十二五将基本实现全民病有所医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