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3987字,分3页,当前第3页,快速翻页: |
38000人左右,中医30万人左右,仅仅依靠西医显然无法满足全国人民的卫生保健需求。从医疗成本出发,当时西药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难以大规模应用。而同时期西医的飞速进展也加强了中医的紧迫感,二战期间,也是西医的理论和技术取飞跃的时期,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批量生产,人类对抗感染性疾病有了有力的武器,各种传染病迅速得到控制,外科的进展更让百姓见识到了西医的神奇,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医不是科学,急需改造。
“中医科学化”之后,全国各地中医院校设立,中医中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医也开始学习解剖、组织胚胎、生理等西医基础课程,形成了中西医并存的独特局面。1980年3月卫生部召开的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中医政策的基本要点:“第一,继承遗产,发掘宝库,努力提高祖国医药学水平;第二,团结和依靠中医,发展和提高中医;第三,坚持中西医结合,组织西医学习和研究中医;第四,中医要逐步实现现代化;第五,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并为其发展提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第六,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发展中医事业。”保护中医成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卫生国策。
然而,民间对中医的质疑始终未曾停止,2006年何祚庥、方舟子、张功耀等再次批判中医是伪科学,2007年方舟子出版《批评中医》,在前人批评中医的理论之上,又列举了相当多的数据来进行批判。这引发了又一场声势浩大的反中医批判活动,越来越多的学者、医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批判中医,尤其医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猛烈抨击中医的不科学之处。同前两次的反中医大战一样,批判的声音有多激烈,反驳的声音就有多响亮。如今网络上已有“中医黑”和“中医粉”之分,以表明立场。
同前两次反中医大战不同的是,民间呼声不断,欧美等国也多次从中药的安全性方面进行批判,欧盟甚至全面限制中药进口。政府始终坚定地支持中医,出台各种政策促进中医发展,这一次的“反中医大战”,能给国民的健康观念和科学理念带来怎样的变化,能否影响政府对中医药政策的制定,尚需时间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