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要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推进医药分开,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构建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分布着约6800家城市公立医院。2010年,我国在17个城市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4年试点城市扩大到34个,今年改革试点城市将增加到100个。北京是第一批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措施一
推进医药分开 公立医院将取消药品加成
意见要求,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对医院的药品贮藏、保管、损耗等费用列入医院运行成本予以补偿。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办法,改变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的比重,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和发展。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品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北京落点:5家医院已试点医药分开
2012年7月1日起至今,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5家市属医院分三批实施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近日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5家试点医院门诊医保患者的药占比由过去的70%下降到了现在的58.8%,门诊次均医疗费用减少了54.84元,次均药品费用(门诊看一次病的用药费用)减少了82.85元。患者个人的自付费用减少了60.4元。
措施二
理顺服务价格 升护理费 降大型设备检查费
意见提到,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试点城市要在2015年制定出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
经科学测算,在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和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
改革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减少按项目定价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积极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逐步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分级诊疗等政策要相互衔接。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防范价格异动。加大对价格垄断和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北京落点:年内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北京市卫计委日前表示,今年北京将按照部署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据悉,北京的医疗服务价格自1999年之后一直没有调整,如果今年能按计划启动,将是医疗价格16年来首次调整。
市卫计委副主任钟东波表示,卫计委去年已经完成所有医疗服务项目清理工作,并且开展标准测算。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不是普遍涨,而是价格的内部调整,通过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起到改变医疗行为、改变资源配置的目的。价格有升有降,升的主要是明显亏损的医疗服务技术价格,降的主要是大型检查以及耗材的价格。
据记者了解,目前护理费、手术费等很多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劳动价值。例如护理费,目前北京一级护理一天的价格只有9元,二级护理7元,三级护理5元。
钟东波谈到,价格调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理顺各级医疗机构的价格关系,使大医院看常见病、多发病不合算,引导大医院将更多力量放在治疗疑难重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