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国生物企业:会沦为另类的世界工厂吗?

众所周知,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解放人的双手;第二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扩展人的大脑;第三次技术革命“生物技术”改造生命本身,而生物技术革命的核心根本是对“基因”的革命。

在“工业革命”之后,钢铁制造、发电技术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和技术工人,大部分工厂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窘境;在“信息技术”革命之后,也造就了一批类似“富士康”等精密仪器制造“血汗电子工厂”;在正在进行和即将到来的“生物技术”革命,是否又将在中国只能造就一批“基因检测工厂”?

对于从事该行业的人来说,被“认证”,的确是件好事。从此对于医院、妇幼保健所等不愿意花大钱买仪器的机构来说,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是他们首要之选。

从此,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只要将证办下来,源源不断的样品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送来,进口的机器在24小时不停地测序着。

采访过一些在独立试验室进行“高大上”测序及分析的孩子,他们平均年龄在26岁左右,一般从事基础操作工作的为生物专业大专和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分析数据为主,也有部分参与博士研究生进行部分试剂耗材的研发。

      

                         第二代测序流程

以“第二代测序”为例,在构建文库之前,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而现在在中等以上规模的实验室也基本形成了流水线式的操作。

站在实验室外,看着里面的实验员裹得非常严实,露出的双眼也带着防护眼镜,冰箱里堆积着大量的血液样品,他们快速地用手中的移液器取样、加样……这样的动作的一个样品制备室每天大概需要重复200多次。

创新不足:基因测序现有专利技术与市场潜力分析

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据实证统计分析,专利包含了世界科技技术信息的90%-95%,它同时是一个民族创新的重要体现。

生物专利,是指生物技术产生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后,通过专利申请程序获得的专利权。包括生物药品专利、生物农药专利、生物方法专利和生物制剂专利等。

前几年,生物专利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我国的生物专利数量比较少,当时与我国的研发水平相对落后及我国研发人员的专利意识弱有关。

而现在,得益于国家在高新企业申报方面的门槛、高校评选晋升职称加入专利发表一项以及群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在生物领域的专利也不断增多。以至于出现了很多没有实际转化意义的垃圾专利实际上指的是那些没有任何创新内容的专利。

这些垃圾专利已经被利用为骗外行的新手段,很多造假者故意申请垃圾专利,一来吸引风投和外行的注意;二来有利于自己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享受特殊的政策和优惠。

正是一些垃圾专利难以转化成生产力,甚至一些专利都处于睡觉阶段,在获批之后鲜有问津。基因行业作为“专利”申请中的特例,未来的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技术都将建立在基因序列的基础之上,因此科学界、生命科学技术公司都在极力争夺基因资源的基因专利权桥头堡。

且不说我国在“基因专利权”方面与美、日、欧的差距;就目前国际上,基因测序已经形成明确的产业链分工:上游为设备和耗材供应商,Illumina等少数外资企业凭借技术垄断市场,中国在此类仪器方面的非常不占优势(就像中国的其他制造业一样,机器生产线依赖进口);中游为第三方测序服务供应商,需依赖设备投入、运营管理与终端维护开发,是目前中国企业最具优势的一环,中国的测序实验室在各大城市的“生物谷、生物产业园区”如雨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物经济学:让政策坦然面对质疑

  中国药企成长路上遭遇十大焦点问题

  分类招标夯实基药地位

  支持罕见病治疗 不仅仅要“入医保”

  医改政策暖风频吹 私募大佬“恋”民营医院

  医疗健康板块 私募基金眼中白马

  最严限抗令实施两年 患者用药概念亟待转变

  政策红利推动医疗器械板块强劲走势

  医药行业2014年中期投资策略:关注招标动向

  民营医院自主定价 能否激活“一江春水”

基因测序万亿市场望开启,集中爆发是否指日

诺华及其下一个癌症冒险

上市药企上半年业绩预告分化

生物仿制药能否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药产业大而不强

制药业风起云涌的2014

五问《财富》500强之医药健康领域版图

民营医疗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盘点:基因测序细胞治疗

国内明胶空心胶囊年产量达1000亿粒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