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国”或将升至国家战略
2015年10月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会议公报。公报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这是继“美丽中国”之后,“健康中国”有望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医疗卫生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是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打造健康中国,编制的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中长期规划;也是“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该战略规划将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
健康中国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即公布了“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战略。“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适宜技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
“健康中国”带来的转折性机遇
据业内人士分析:“健康中国”战略和时下热推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谋而合。就细分领域而言,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医药电商等为首的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同时,实行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市场调节价,有利于民营医疗机构针对不同层次市场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盈利能力等。
1、医药增幅有望 集中度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医药制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从2011年的27.2%放缓至今年1-8月的9.6%,增速首次低于10%,但受老龄化不断加重、卫生费用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占GDP比重逐步提高、行业并购重组加快等有利因素影响,行业的增长仍将确定。业内人士认为,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已经在底部区域,不太可能再度大幅降低,在2016年中期前后有希望逐步回到两位数增长。并且,从报告中可以总结出,促进国内医药工业水平提升和鼓励创新将是“健康中国”发展的重点主线,结合前期CFDA为清理审评积压和提高审评标准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未来国内医药工业的集中度将得到大力提升,国内重点布局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的研发创新型企业有望迎来行业整合先机。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创新药物研发模式的国际化接轨,积极鼓励创新药物开发,也将大力带动国内合同定制加工业务(CMO)和合同研发服务(CRO)两项产业的发展。
同时,赛迪顾问认为,“十三五”阶段,生物药物、重大疾病药物、现代中药等将成为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提升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地方和园区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投融资体系,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据了解,中国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内外企业的积极参与,现已形成了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上海张江药谷等研发中心及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数个产业集群,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之一。
2、养老服务产业迎来“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