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药材的“地道性”屡受质疑,中药市场发展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特别是2009年开始的中药材价格上涨,也成为中药企业业绩成长的掣肘之痛。然而,最近两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我国中药市场逐渐回暖的事实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基层医疗的发展对于中药行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
来自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从2011年10月开始,中药材价格指数的下跌有所减缓。从监控品种看,虽然目前的价格还在继续调整中,但不会再有大幅跳水行情出现,跌价品种数量逐渐减少,总的来看重要市场逐渐进入修复期。
基层医疗市场需求激增
“政策层面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正在成为中药行业业绩增长的内生动力。基层中药需求扩容正成为刺激中药行业业绩向好的最大动力。”常年从事中药经销的马建斌说。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将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制定鼓励中医药服务的医疗保障和基本药物政策,完善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机制。
而在近期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则要求,到2015年,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这无疑将大幅带动基层医疗对中药产品的需求,刺激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增长。
“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竞争没有任何优势,相反如果发挥自己方便普及的优势则会抓住这样的发展契机。”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医院院长李澄表示,社区居民近几年对于中医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中药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发展中医已经作为医院发展新的重点建设点之一。
中药市场有望扩张
12月12日,全球著名咨询公司BCG发布的《崛起中的广阔医药市场机遇:2009~2011三年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报告称:过去3年,中国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销售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对制药企业特别是中药企业的吸引力日益明显。而在这其中县级医院增长最为迅速且最具发展潜力,也是中国三年医改的最大受益者。
“目前中国约96%的人口拥有公共医疗保险,中国医药基金人均支付额在过去3年翻了一番以上。鉴于这些发展,中国医药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扩张。”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广州举行的2012年医药产业政策与行业发展论坛上指出。
不过,我国目前中医发展现实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布的全国中医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每万人中医执业医师数量仅有约3人,每万人中医医院床位数不到4张。各类医疗机构当中,中药处方占总处方数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