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票制、一致性评价、分级诊疗……医药新政助力医改,政府企业各方忙不停;阿斯利康、辉瑞、复星……资本寒冬吹冷风,药企并购迎风直上;魏则西、陈仲伟、丢肾门……医疗事件频发,舆论风波不断。2016医药行业热点,新浪医药新闻全面盘点。
1、 山东非法疫苗案
热度指数:★★★★★
事件概述:3月18日,山东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人用疫苗案,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24个省市,疫苗含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总值5.7亿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作出重要批示。山东等地检察机关第一时间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批准逮捕涉嫌非法经营等犯罪嫌疑人297人、起诉68人、立案侦查涉及的职务犯罪100人。
事件点评:疫苗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生命健康,是不可触碰的“红线”。该案也暴露了国家对二类疫苗的监管存在漏洞,国务院也很快提出了填堵方案,决定将自愿接种的第二类疫苗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不再允许药品批发企业经营疫苗。
2、 魏则西事件
热度指数:★★★★★
事件概述:4月12日,大学生魏则西因罹患滑膜肉瘤不幸日去世。其生前求医过程中,通过百度搜索看到排名前列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受其“生物免疫疗法”高有效率、“斯坦福技术”等宣传所骗,花费20多万元治疗却未收到任何效果,病情迅速恶化,也贻误了其他合理治疗的时机。网络舆论发酵,百度、竞价排名、莆田系医院成为众矢之的。
事件点评:魏则西事件是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众多网友为他追索公道。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科技工具起到的作用是向善还是相反,关键看交给谁来用。竞价排名这种营利方式,本质上就是把这一好工具交给了心存不良的逐利者。
3、 国家药价谈判结果公布 乙肝肺癌药价至少降50%
热度指数:★★★
事件概述:5月20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公布,其中包括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3种药品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相比,降幅分别为67%、54%、55%,与周边国家(地区)持平。为指导各地抓紧落实谈判结果,国家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国家谈判药品集中采购的通知》,要求各地及时将谈判结果公开挂网,医疗机构按谈判价格网上采购。
事件点评:实行国家价格谈判,合理降低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价格,有利于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增强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认同感、获得感。此次国家谈判的降价效果十分显著,3种药品的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4、 中药走出国门 66种中药材收入欧洲药典
热度指数:★★★
事件概述:作为欧洲药品质量检测的唯一指导文献,截至2016年5月,欧洲药典已经收录了我国66种中药材,未来的目标是把中医最常使用的至少300种中药材纳入欧洲药典。目前已进入欧洲药典的中药材包括人参、陈皮、白术、大黄、水红花子、虎杖、三七等66种,占欧洲药典里184种草药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事件点评:这66种中药,今后在安全性、质量、疗效等方面有了欧洲认可的标准规范,为中药在国外被更广泛的接受使用奠定基础,也是中药成药打开出口通道的第一步。
5、GSK宫颈癌疫苗获CFDA上市许可
热度指数:★★★
事件概述:葛兰素史克(GSK)7月18日宣布,“希瑞适®”(Cervarix,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病毒)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CFDA的上市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希瑞适在中国注册用于9到25岁女性的接种,采用3剂免疫接种程序,并有望在2017年年初正式上市。
事件点评: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排在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二位,而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几乎是所有宫颈癌病例的致病原因。希瑞适的获CF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