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下称“植提物”)是中药出口行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产业,也可以说是永远的“朝阳产业”。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共同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鼓励和支持天然色素和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发展,继续发展优势出口产品”。
2011年,我国植提物出口额为11.3亿美元,同比增加47%,成为中药出口第一个超过10亿美元的商品类别;出口数量为4.2万吨,同比增加14.9%;出口平均价格为26.8美元/公斤,同比增加28.2%。植提物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从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进口增速明显
从月度统计来看,2011年1~12月,我国植提物单月进出口金额和数量起伏变化不大,较为平稳。但从金额和数量同比来看,进口额同比涨幅明显,而出口涨幅较为平缓。
2011年,植提物进口额为2.2亿美元,同比增加67.8%;进口数量为1.8万吨,同比增加59.4%;进口平均价格为12.4美元/公斤,同比增加5.2%。进口产品主要是薄荷油等植物精油以及甘草浸膏等资源紧缺型植提物,进口增速超过100%。
出口目的地采购大增
2011年,植提物出口市场除拉丁美洲略有收紧外,其他各大洲的出口额和出口量均呈现较大增长。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仍是我国植提物出口的主要地区,2011年对这三个地区的出口额占我国植提物出口总额的82.6%。
★亚洲我国植提物对亚洲地区的出口额为4.4亿美元,占比高达39.4%,出口额同比增长18.8%。其中,日本和东盟地区是亚洲的主要出口市场。
2011年,日本是我国植提物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对其出口额为1.7亿美元。日本作为我国植提物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产品主要应用于传统汉方药以及保健产品,近几年需求呈稳定增长态势。
而东盟市场则表现平平。2011年我国对东盟出口1.07亿美元,同比下降6.71%。降幅最为明显的国家是马来西亚,达66.5%。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明星产品甜叶菊提取物的出口下降整体拉低对马来西亚的出口,两大甜叶菊提取物出口商对马来西亚的出口都呈现近100%的降幅。但是,东盟地区也不乏有亮点显现,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2011年对这两国的植提物出口额分别为4394万美元和2806万美元,同比增长39%和62%,产品集中在薄荷油、桉叶油等植物香精香料类成分。
★欧洲欧洲市场2011年走势强劲。1~12月份,我国植提物对欧盟出口额为2.9亿美元,同比增长63.2%;出口数量1.1万吨,同比增长15.1%;出口平均价格同比增长41.8%。主要出口国家是西班牙、德国、法国和英国。其中,西班牙和德国分别排在2011年植提物出口市场的第四和第五位。我国出口到西班牙的主要是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的色素类成分,而出口德国的多应用于保健品领域,对这两个国家的出口增幅分别为76%和57%。
★美国北美市场(或者说美国市场)是我国植提物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多年排在植提物出口第一的位置。
2011年,我国植提物对美国出口1.8亿美元,同比增加54%;出口量为8050吨,同比增加32%。对美出口的最大宗植提物产品是甘草提取物,包括甘草浸膏以及甘草酸盐等甘草制品,其中,2011年甘草浸膏出口额达到1664万美元,同比增加36.7%。另外,保健用途的植提物产品依然是美国市场的主力产品。服用膳食补充剂已是大部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这也催生出这个全球最大的膳食补充剂市场对植提物需求的增长。美国市场已成为全球医药保健用植提物的风向标,其需求的增减会直接影响到全球其他市场的变化。
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2011年,我国植提物出口企业有1402家,相比2011年的1365家有少量增加。其中,民营企业是出口的主力军,占比超过56%;三资企业出口占比达到32%;国有企业仅占出口总量的11%。2011年,植提物出口前10名企业出口额占比为33%,比2011年十强占比(35%)略有下降,前10名的门槛由1614万美元上升至2219万美元。行业整体水平略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