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 中药/API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争夺仿制药:新合资时代中国医药业的本土机会

20116 2 日,辉瑞与浙江海正药业就共同组建合资企业签署了合资意向书,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致力于向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优价的品牌仿制药。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在抢夺专利药到期的商机。从2011~2015年,将有价值77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过期,其中不乏单品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明星产品。

辉瑞公司新兴市场与成熟产品事业部总裁兼总经理David Simmons 指出:“潜在的合资公司将成为辉瑞致力于扩大其世界一流的医疗卫生解决方案在中国覆盖面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不少外资企业都感受到压力,从目前来看,缓解专利药到期造成的利润下滑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仿制药厂商纳入自己的麾下。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能够与品牌企业合资,也是国际化的重要机遇,借助外资企业的国际营销平台,实现国产制剂国际化。

“新的合资公司将是海正携手全球领先制药企业的一个战略举措,”海正药业董事长兼总裁白骅表示:“海正凭借自身战略优势与辉瑞全球优秀的产业资源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履行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责任与义务。”

与印度相比,中国巨大的内需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跟海正这样的企业合作。在国际合作方面,这样的合资模式有望超越印度模式,实现中国制剂走出去的目标。

专利过期的机遇

专利到期药物、品牌仿制药是全球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在以成本和可及性作为专利到期药物增长主要驱动力的新兴市场尤其如此。

在中国,品牌仿制药占本土药品市场份额的60%。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中国到2015 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市场对于高端仿制药的需求更加强烈。

“选择在新兴市场进行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将是大势所趋。”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告诉本报记者:“通过合资的方式,既可以迅速地增加其销售收入与利润,又能缓解专利药到期带来的压力。”

因此,不少国际制药巨头都看好中国的仿制药市场,如山德士等品牌仿制药企业都进入了中国市场。

作为战略性布局,一些大型跨国药企已经在华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赛诺菲安万特、奈科明、葛兰素史克、默克集团、诺华等跨国药企近期已相继收购了国内的医药企业。

同时,跨国药企们始终没有放弃研发能够带来庞大现金流的明星药替代品的努力,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研发工作多以失败告终。

降价进军基药市场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中国逐步推进,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如上海、北京的大医院也已经开始配备基本药物。这些外企原本占据优势的市场,正在被国内企业逐渐蚕食。

面对基本药物降价的要求,外企原研药难以进行大幅度的让步。因此,为了抢占中国大城市的基本药物市场,不少外资企业都开始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以生产更廉价的品牌仿制药。

此前,业内一直传言,辉瑞要收购国内的仿制药生产企业。

不过,相比其他外资制药企业重工厂、重资产投资的策略不同,辉瑞更倾向于采取合资的方式推动仿制药业务。

郭凡礼指出:“国际上不少制药业巨头选择以独资方式,而不是以合资方式进入仿制药市场,主要是因为国际先进企业不论在资金、研发、技术、服务、人才等方面都首屈一指,几乎不需要采用合资的方式。而此次辉瑞选择与海正成立合资公司来生产仿制药,主要是考虑到在专利药到期,以及资金收紧的背景下,选择合资可以平摊风险。”

2010年,辉瑞在印度与多个印度制药企业采取合资和授权的方式生产品牌仿制药,不需要投资建厂,就轻易拿到128个其他药厂的产品,其中有98种固体制剂、30种注射剂。采取此类战略,能够给它带来快速的销售增长和客观的利润,却不需要巨大的投入。

这样的战略同样吸引了默沙东的注意,默沙东曾经在外企中首先通过降价近50%进入中国的基本药物目录,从而解决了原研药和仿制药价差过大的历史难题,提高了舒降之的竞争力。据记者了解,为了降低成本,默沙东也在积极地在华寻找与仿制药生产企业合作。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中药进出口:提取物做主 民企担纲

中药材价格虚火难掩国际化窘境

安国药市快讯

美国草药类膳食补充剂市场稳步增长

资本未来或将涌进生物医药

医药行业发展迅速 我国OTC产业发展呈现井喷

维生素价格尚处低谷 政策利好或成行业转机

安国药市快讯

中药企业欲借WTO机制争取入欧延期

尴尬与无奈 中药不姓“中”?

他汀类原料药出口强劲 新丁前景光明

看重临床再评价 中药品种二次开发或将大有可

基药将成为OTC市场重点

维生素类新品搅局?

我国一系列中药产业政策将密集出台

继党参之后 发改委拟出三七限价令

不理发改委令 三七价格持续走高

中药类商品进出口海外售额增势明显

中药外贸强劲增势背后存隐忧

中药材期货陷入三大瓶颈 艰难交易中探寻发展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 中药/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