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药企集体投资医院的这波热潮中,九州通(600998)似乎更具优势。
在启动了大医院战略,与多家大型医院合作的同时,九州通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下属的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等合作方合资设立民营医院,但这家原本计划于今年6月开业的北京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如今却面临对外转让。
对于转让原因,九州通董秘办副主任刘志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该医院的设立完全是自建模式,资金投入比较大,短期内难见效益,转让是为了规避一些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公司在医院的管理方面缺乏经验,股东之间的想法不一样,存在分歧。
九州通曾以规模大、价格低、现款交易的“快批模式”,快速打开市场。而今上市数年之后,九州通希冀探索“养老+医疗”模式,走出一条更为宽广的大道。。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表示,医药医疗行业本身的刚性需求,导致行业内的发展是稳定和长久的,这导致很多资本的青睐;同时,国家医疗市场呈现逐步放开的趋势,现在正是获取优质医疗资源的时候,所以,很多药企都在谋划进军医疗市场。
进军医院纯销业务
总部位于武汉的九州通于2010年11月登陆沪市主标并顺利募资约19亿元。
根据九州通招股书,我国现有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的行业经营模式分为两种。一是“九州通模式”,即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以下游批发商、药店、民营医院、诊所等市场化客户为主要销售对象,提供药品销售及配送服务。二是面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主的经营模式,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直接向二级以上较大的医疗机构提供药品销售及配送服务。
而目前医药销量的85%在医院,零售药房只占15%的份额。医院医药销售的特点是毛利率较高、同时费用较大、账期较长和应收账款额较高。
因此,在2010年成功上市后,九州通调整发展战略,将医院业务作为集团首要战略业务摆在极其重要地位,将医院纯销与医药分销进行业务细分,在各分子公司成立了医院事业部,做了很多拓展医院业务的尝试。
九州通以向医院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切入医院市场。为医院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耗材供应链管理系统、药房智能化系统、药库外延系统、院内物流管理系统等服务模式等。
“这些增值服务可以帮助医院提高体制化管理,通知我们跟医院的黏合度更强了,带动了药品的销售。”刘志峰告诉记者。
经过一年的努力,九州通2011年完成二级及以上医院的销售额达到13.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42%,二级及以上医院客户数达1740家。2012年这个数字增加至2205家。到2012年底,九州通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含税销售额28.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88%。
“我们这两年增长这么快,很大原因是把中高端医院开发作为一个战略业务去做,投入比较大的资源,各方面都做倾斜。”刘志峰向记者表示。
除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之外,九州通拓展医院市场还有其他合作方式。
九州通4月公告称,公司及下属企业北京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近日签署《科研合作协议书》,共同开发“军地区域协同医疗平台药品器材互联网配送服务系统”。
合作研究内容包括药品器材配送模式、资金结算方式、医疗保险(放心保)业务衔接等,以实现通过互联网完成处方药品、非处方药品及器材等配送的目标。
九州通表示,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军地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目的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处方药品、非处方药品及器材的配送。
投资筹建医院遇阻
在获得医院市场份额的同时,九州通开始涉足投资医院。
2011年年报中,九州通披露已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下属的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等合作方合资成立了北京中民健医院管理公司,并拟在北京东城区筹建北京恒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其中九州通持股51%,中民健持股37.5%股份,协和持股10%。
刘志峰告诉时记者,当时投资筹建恒和医院是作为一种探索,原因是九州通作为药品流通企业,在药品供应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另外,医院的盈利能力比较好,因此探索开一家医院希望可以提高公司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