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所有的移动医疗公司都会成为与保险相关的公司。规模大点的公司成为保险公司,规模小一点的公司成为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公司。” 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曾做过这样的表述。

11月18日,春雨医生对外宣布,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人保财险”)签订了产品创新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继上月“被倒掉事件”后,春雨对外公开的第一个新的合作项目。
春雨医生在对外公布的信息中提到,此次合作协议双方商定,春雨医生根据人保财险客户群体的特点及不同层级,提供基于线上健康咨询、春雨诊所、权威医疗机构以及春雨国际的分级诊疗体系服务,提供分级别、标准化的服务内容,支持人保财险进行健康服务型保险产品创新。人保财险深圳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将承接本次合作项目的产品创新工作。
春雨医生方面称,此次合作可以支持人保财险进行保险销售渠道的创新,并且为人保财险的健康险产品提供医疗过程管理,防止逆选择和过度医疗,有效管控商业健康保险业务风险。
据悉,双方的合作除了健康险和医疗过程管理等领域,还涉及健康大数据。春雨医生在四年多的时间中,已经积累了超过7000万条的健康咨询数据,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医患交流平台。春雨希望自己的健康大数据与人保财险强大的精算实力结合起来,在产品设计以及未来盈利点上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春雨医生探索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商业模式并不是新鲜事。早在今年1月份,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就与春雨医生合作,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为用户提供健康自查以及健康咨询服务。7月份,双方合作进一步升级,春雨医生进驻中英人寿健康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共同探索中端医疗商业险的广阔机会与可能性。当时双方预估将在今年年底联合推出年保费在3000-5000元间的中端商业医疗保险,弥补中端医疗保险的空缺。
张锐在本月早些时候参加健康点专场活动时曾提到了一些春雨营收的细节。张锐透露春雨2015年的收入大概是1.5亿人民币。这其中他最看重的价值是跟保险的合作。2016年年初春雨将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门诊险,2016年门诊险的收入预估在2.5到3亿元之间。
张锐于昨晚接受健康点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数据是根据相关的一些测算测算出来的,包括现在的一些订单都出来了。”关于春雨诊所如何落实门诊险,张锐表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线上医疗资源,春雨的线下门诊以及三甲医院的门诊导诊,这几个东西我们打包成一个服务。这是春雨跟保险公司合作的一个方向和逻辑。”春雨今年推出了自己的线下诊所计划,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开设三百家诊所。张锐对此曾解释称“因为我要卖终端健康险,所以我需要地面落地,要落地的非常非常密集才行。”
不过张锐在采访中表示,此次与人保财险的合作并不是门诊险产品。春雨和保险公司的合作没有排他性,未来还会与别的保险公司展开合作。只是“我们提供的业务是有唯一性的”。
春雨医生首席品牌及内容官万静波则表示,移动医疗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把商业模式打通。目前来讲,与保险合作的经营方式是最好的,但春雨到底做什么险种,如何设计,仍将涉及到复杂的制度设计。
美国移动医疗的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保险公司和雇主这两大支付方。在中国的移动医疗创业过程中,保险公司也被普遍期待成为最终的付费方之一。一些保险公司也的确表现出了兴趣。人保财险的执行董事、副总裁王和此前就曾表示,保险是一个与数据休戚相关的行业,当中国每年近70亿人次的门诊量逐步信息数字化,意味着将彻底改变医疗诊断、流行病管理、药理学、健康管理等领域,也将彻底改变统计和精算的基础。王和直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数字人生’和‘数字医疗’为代表的卫生、医疗和健康管理的技术和管理变革时代,将给健康保险的发展营造了巨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