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财政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国家卫计委与国家中医药局直属医院和预算管理的高校附属医院于2017年9月30日前必须全部参加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在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以及军队医院先后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之后,处于国内公立医院最顶端的“国家队”也终于全面启动了综合改革。并且,7部委在文件中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国家队”要发挥示范作用,成为此轮医改的“排头兵”。
目前,国家中医药局局属(管)的医院一共有6家,包括: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国家卫计委委属(管)的医院一共有44家,包括:
北京医院、中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中南大学湘雅三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这50家无一例外都是三级甲等的大医院,其参与医改,风向标意义显著,影响也更大。
依据通知,50家大医院需要突出抓好一些重点改革任务,其中包括参加属地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降低耗材虚高价格。
从地理位置来说,50家医院涉及的省份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江苏省(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吉林省、上海市、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业内高值耗材厂商需要注意了,可以关注下这些大医院参与所在地高值耗材集中采购的具体事宜。
另外,通知明确限定,50家大医院也要执行属地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特需医疗始于上世纪90年代,前身多为外宾、高干病房等,后期逐步取消了身份限制。演变至今,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可划为基本医疗与特需医疗,由医保承担基本医疗,特需医疗患者自费或商业保险承担。而在特需医疗的治疗中,包含较多的是各种高价、进口的药械产品,及超出基本医疗范围的检查、诊疗项目。
此前有过统计,很多医院仅在特需医疗上的收入就普遍占到医院总收入的10%以上,大城市、大医院的特需医疗需求更甚。与之相应,一些昂贵、进口药械和非常规诊疗项目在公立医院的销售,也依赖于特需医疗的开展。
7部委发文,要求50家国内顶级大医院必须严控特需医疗服务规模,对一些业内厂商来说,恐非好事。高价、进口产品在公立大医院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了,民营医院则不得不成为必须的转向。
附件:50家医院需要突出抓好的重点改革任务一览
(一)2017年9月30日前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