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6肿瘤专利药将到期 国内药企抢食800亿市场

一边是肿瘤专利药的集中到期,另一边却是新药研发难有起色,在新老交替之际,为了给投资者讲新的故事,全球制药巨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并购重组,试图扭转江河日下的颓势。

面对肿瘤专利药万艾可(俗称伟哥)的到期,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辉瑞公司并没有“坐以待毙”,早在4月份,辉瑞公司已向英国制药商阿斯利康抛出橄榄枝。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辉瑞之所以对阿斯利康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公司面临着畅销药立普妥和万艾可专利药到期的威胁。另一方面,辉瑞更看好阿斯利康的肿瘤产品线,肿瘤药物市场一直在高速增长,但辉瑞现有的肿瘤产品线却青黄不接。

然而,与专利药市场冰火两重天的是,国内多家上市公司正“抢滩”仿制市场,不少已在排队等待审批。上市公司中,双力药业、科伦药业、华邦颖泰、振东制药等均有申报肿瘤药注册。其中,科伦药业申报了其中3个品种。

其实万艾可的专利到期只不过是全球肿瘤专利药“专利悬崖”的一个缩影,对于九成药品为仿制药的国内市场来说,由此撬动的将是2590亿美元的原研药专利市场,其中预期有46%的市场份额会被仿制药取替。

其中,争夺最激烈的无疑是肿瘤药领域。从2014年到2020年专利到期的肿瘤药中,除已上市的,国内公司正在等待审批的有来那度胺、阿比特龙、厄洛替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拉帕替尼等6个品种。

“预计届时,中国抗肿瘤药的市场规模约将达到800亿元。”北京医药行业专家季黎表示。

一场关于肿瘤专利药物市场的仿制及市场争夺大战已然拉开帷幕。

6大肿瘤专利药陆续到期

不管国际药企是否愿意,悬于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挥之不去。

回顾近一段时间的医药市场,无论是正在强强联合的诺华和葛兰素史克,还是试图吞下英国制药商的辉瑞,各家医药巨头不同行动的背后暗藏着同样的原因,缓解因专利药到期而引致的销售收入下滑。

今年5月,辉瑞公司的万艾可已经失去了专利保护。而在未来的7年时间里,将至少有6种肿瘤药品专利到期,总价值约为2590亿美元,包括赛尔基因研制的来那度胺、强生研制的阿比特龙、罗氏的厄洛替尼、辉瑞的舒尼替尼、葛兰素史克研制的拉帕替尼、拜耳的索拉菲尼等,所涉企业均是世界级药企。

今年5月,对于万艾可的到期,辉瑞中国曾表示不会刻意应对,此处的应对主要是指大量药企将在万艾可专利到期后集体仿制,全面蚕食万艾可的市场份额。

早在20125月,万艾可在韩国专利失效后,韩国市场一下子冒出30多个竞争品牌,价格低至万艾可的四分之一。根据友利投资的数据,仅在5月一个月,万艾可的销售额就锐减至原来的42%

然而,面对江河日下的市场销售份额,辉瑞并没有坐以待毙。早在今年4月份,辉瑞公司已向英国制药商阿斯利康抛出橄榄枝。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辉瑞之所以对阿斯利康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公司面临着畅销药万艾可专利药到期的威胁。另一方面,辉瑞更看好阿斯利康的肿瘤产品线,肿瘤药物市场一直在高速增长,弥补辉瑞现有的肿瘤产品线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这些仿制药企在万艾可到期之前数年内就已经早早着手准备,甚至已经完成各种仿制研发准备及政府报批等各种流程,只待万艾可专利到期即大规模量产,以低于原研药10倍的价格迅速分流万艾可原有市场。”北京一家仿制药企老总赵毅冰表示。

与此同时,继4月份,美国辉瑞拟将英国制药商阿斯利康揽入怀抱之后,种种迹象表明,跨国药企之间的并购游戏将再度进入密集期。

今年422日,去年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的诺华宣布斥资145亿美元牵手葛兰素史克肿瘤药品,并将自身疫苗业务以71亿美元外加专利使用金出售给葛兰素史克。

对于葛兰素史克来说,在交易完成后,公司业务格局也将变成62%的制药、24%的消费者保健以及14%的疫苗业务。

“针对即将到期的原研药专利,专利药企业可能采用一些措施来保证其既有市场,如降价或变相降价,再或者与其他企业合作使其产品的覆盖市场下沉。”季黎表示,此次葛兰素史克拿下诺华的疫苗业务可以延伸在领域的市场布局。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低价药放开两月仍难找 药企称利润仅2毛亏本

  上市公司抢滩医疗服务 民营资本砸钱凑热闹

  安徽基本用药集中招标采购被指门槛过高

  医药工业变革求新

  癌症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分布

  从贝达药业上市看中国仿制药困境

  阿里进入医药市场的第一招棋

  安徽基本用药集中招标采购被指门槛过高

  医药工业变革求新

  癌症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分布

专家称供需错配致医改打折扣

从世界杯冠军看新药研发:纪律性攸关生死存

从源头解决低价药保障问题

失望中看到进步 抗艾不言败

创业板药企成长乏力 政策红利阶段性结束

医药企业纷纷植入创新元素

中药炮制急需传承亟待规范

公立医院改革:“瘦身”更要“强体”

明年医责险投保医院达8000家 市场或迎井喷

诺华牵手谷歌:大数据与医学融合尚存障碍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