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终端营销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连锁药店 上门快送”新医药电商模式呼之欲出

近日,京东(JD.COM)旗下京东医药城组织北京京卫药房网、上海复美益星、北京金象、甘肃德生堂、一号药网等行业相关数十家企业就医药电商运营新模式进行研讨。与会者一致认为“连锁药店  上门快送”的新医药电商模式是医药电商发展的必然要求、必由之路和最终的选择。为此,各个企业与京东医药城签署合作意向,希望医药电商新模式尽快建立。

  现有医药电商模式不可持续

  近几年来,随着天猫、京东参与到医药领域,医药电商取得了重大发展,但行业内仍然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体现着现有医药电商发展模式上的缺陷。

  随着医药电商的高歌猛进,医药行业对于“要不要做”以及“自己做,还是借助第三方做”的问题,业内企业各有充分的共识。但就从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便足以见得医药电商领域仍然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要不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

  京东医药城执行总监邵清表示:“如果医药电商企业将以前医药电商发展不快、不大的原因归结为政府的管制,那是大错特错。说到底,医药电商发展缓慢的原因与相关企业用传统电商的做法来运营医药电商,盲目照抄、全盘模仿,忽略了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有关。殊不知这种做法不可取也不可持续。”

  安全是医药电商发展的本质要求

  近日,京东医药城CEO崔伟先生指出:“药品,用得好,是治病,用不好是致命。”这句话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药品的特殊性,体现了消费者对于药品的核心需求——安全。而目前大多数医药电商使用的依然是第三方配送体系,药品安全和送货速度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为此,发展怎样的医药电商成为了医药电商行业近期讨论和关注的热点。

  作为最早具有规范化认证标准的医药电商,如今却仍有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订单配送环节,而非通过自有连锁药店进行配送。可各企业应该明白,一旦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就无法保证药品配送所必要的专业性和闭合性要求,也就不符合GSP的相关规定,也在安全性上大打了折扣。因而,围绕安全构建医药体系,符合各方的利益,是医药电商转逆境为顺境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而实现安全的必要条件就是“发挥连锁药店”的自有配送能力。

  “连锁药店,上门快送”新医药电商模式

  由于现有医药电商模式是单纯仿造其他行业的电商,因此普遍认为线上颠覆线下。医药电商对于线下部分,连锁药店门店资源的运用一直处于忽略状态。但医药电商并非传统电商,药品电商首要的是保证安全。作为有着20年医药行业背景的医药互联网的资深人士崔伟先生提出了“连锁药店,上门快送”这一新医药电商模式。该模式提出后,立即引起了行业强烈反响,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大型连锁药店。

  该模式构建基于本地、区域化服务的社区型医药电商模式;整合了医药连锁药店资源。消费者通过订单,连锁门店店员送货上门,实现当地化配送。

  各个企业通过会议研讨,总结出该模式的几大优点。首先,配送完全符合GSP规定。只有通过连锁药店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方式,才能消除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消除这一隐患的根本就是发挥连锁门店优势,实现自有体系的配送是最现实的选择。

  其次,速度保证安全,满足药品消费时效性需求。医药电商企业由于服务于其周边区域,不用跨区域配送,配送人员是店员,因此配送的速度将会非常快捷。可以实现24小时内、12小时内,甚至是2小时内配送到位。如此一来,既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性,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药品使用时效性的需求。

  最后,线上和线下结合,深化本地品牌优势,扩大服务范围,也可以有效开展基于线下线上结合的健康服务项目,同时有利于节约成本,获得政策的相关扶持。通过数据分析,帮助连锁药店合理布局门店;而原有门店,也会增加销售额和盈利。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全球企业声誉榜:强生公司摘得生物医药类桂

  广东将重启“两票制” 药品流通有望“阳光普

  处方药网销存争议 优化网络环境需疏堵结合

  零售药店如何适应分级管理

  基药配送不达标 国药控股九州通新疆栽跟头

  不可复制的修正营销模式

  当药撞上数字 医药企业如何应对社会化媒体

  企业管理决定整体执行力

  5年内或出现医药电商联合体

  美国连锁药店备战2014

华润新龙(北京)现代医药物流中心落成——

我国中药材贸易可望进入“电商时代”

品牌包装与定价哲学 营销争战功力

医疗也时尚:医疗APP上手容易赚钱太难

GSP新规六月启用 UPS抢食中国医疗物流

定义工商互利的多元回归方程 品牌药回归药店

实战咨询:企业营销价值的开采师

新GSP即将实施 医药电商从医械突破

外资加紧布局中国医药物流市场

医药代表注意:药品未经批准进口就算假药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终端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