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谈到医药利益链问题时表示,一定要把一些虚高的药价要降下来。凭什么我们中国用药量这么大,反而还比其它国家还要贵,包括比香港地区有些药品还要贵,那这不正常嘛!
问答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
一、医药利益链
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对公立医院补助有限,在1954年的时候,中国制定了对公立医疗机构用药,顺加15%差价的经济补偿措施。市场化改革以后,公立医疗机构必须要自负盈亏,进而对于药品加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以药补医这一个政策也被认为是造成了医生随意开“大处方”、“大检查”,百姓“看病贵”,甚至是激化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自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改当中,破除以药补医也是重点推进的改革之一。然而,2015年的3月30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其中提到,目前中国以药补医的机制尚未有效的破除,科学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本周我们将继续问答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
记者:比如说三明市,它自己做了一个试点吧,还得到比较好的效果,就是把这个医药的价格链给打破了,但是也有听说,说因为现在这个医药的价格体系打破以后,医药价格下来了,但是有一些医药的药商,或者药企反而觉得说,一直鼓吹三明市的这个例子,不适合全国铺开,在给药的时候,有的时候还可能会绕开三明市这种情况,您听说过吗?
李斌:我觉得作为一个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都要依法依规,那种恶意的垄断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而且是必须坚决查处的,所以如果大的这个改革呀,这个氛围都是一样的话,如果当时你比方说三明的改革好像是一个孤岛一样,嗯,大家说的有些药厂去,有点像围剿似的,是吧,但是不错他们挺过来了,挺过来了还真是搞得不错,群众得到了实惠,价格体系合理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同时他们也在加大政府的投入,使得这个医院回归了公益性。
今年这个价格改革,总理的报告里已经讲了,这个任务,而且医药价格和医疗服务的价格要配套推进,要联动。
总之要还它一个真正的,今后一个风清气正的,这么一个领域,要这样努力做到这样。
记者:您也特别提到,2015年我们要加强这种医药价格的谈判机制,这部分我们的卫计委会做些什么,尤其是对于一些国际的药厂或者是进口药,我们会做什么样的谈判?
李斌:今年要准备选几个品种,比方大家比较关心的那几个品种,那么现在还是专利药,就要进行谈判,要建立一个谈判机制、谈判平台,要组织专家,要形成一个规则,现在这些事情都在做,而且不会很长的时间,就会出来了,今年就开谈。就一定要把一些虚高的药价要降下来,凭什么我们中国用药量这么大,反而还比其它国家还要贵,包括比香港地区有些药品还要贵,那这不正常嘛,那么就要通过这些,国际的这些价格的正常的比价,然后再考虑到量价挂钩,来跟对方谈。
一方面是破除以药补医,打破公立医院以及医生收入与药品价格挂钩的利益链;另一方面,推进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薪酬体系改革,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根据2014年广东大学生毕业生的平均收入调查,烟草类的就业达到4571元,研究生临床学就业收入仅为2100元,20个低收入的专业当中,医学类占了13个。
这个行业,教育的周期长,我们一般的本科是四年,它要五年,五年再加上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差不多做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至少要八年,而且他们的风险高,劳动量也很大。在全世界,医生这个行业都是一个薪酬相对比较高的这样一个行业,他们的劳动价值应当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过去这个服务的价格太低了,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所以出现一个以药补医等等,这样一个非常歪曲的现象,这个必须要改过来,要充分的体现他们的医务劳动的价值。大金融学家亚当?斯密都就针对医生专门讲过,他说医生是我们要托付生命于他的人,所以一定要是一个信得过的人,那么他们应该得到一个合理的报酬,现在各地都在逐步的探讨,能够建立一个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