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新修订GMP认证倒计时、基本药物扩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启动、发改委摸底药企成本、反商业贿赂深入进行、新一轮招标采购大幕拉开……作为中国经济的组成部分,医药行业也处于2008年以来的增速下滑周期中,发展之路荆棘丛生,利润增长受到掣肘。然而,受益于国家对医药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产业升级的纵深推进,以及市场环境的日益净化,医药行业在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涂抹上亮丽的色彩。上半年医药工业在全国12个工业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增速最快的领域。因此,对于医药行业来说,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黄金时期,更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键之年。
回望,是为了勇敢和智慧地前行。本版特组织记者采写“年度回眸”系列专稿,从实施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基本药物招标、净化商业环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角度,对今年中国医药行业行驶轨迹进行梳理和回顾,以探寻“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有效途径。
临近岁末,随着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关门”时间迫近,无菌药品生产领域健康发展趋势初露端倪。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沈贤姬表示,产能过剩是医药行业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往,地方保护严重,缺乏退出机制。此次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实施力度加强,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
先行者首尝甜头
按照2010版药品GMP认证时间表,我国从事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的药企,须在今年年底之前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而据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钟倩介绍,截止到今年9月,我国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中有392家企业已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获证527张,通过率为29.7%。钟倩强调,尽管通过率不足1/3,但目前的产能已能满足60%的市场需求。
在12月上旬举行的第7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记者了解到的一些企业情况佐证了钟倩的说法。企业界人士表示,今年下半年无菌申报认证进入高峰期,不少企业因认证而停产、减产,给市场留出不小的空间,但市场药品短缺情况并未发生。按照相关规定,企业认证期间可委托已通过认证的企业进行生产。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申文求表示,目前科瑞制药正在进行新修订药品GMP认证,但不易找到进行产品委托加工的企业——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企业都在开足马力生产。
近期,多家证券公司都对优质制药企业给予后市业绩良好的评估。广发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医药行业研究院张其立表示,优质药企拥有充裕的资金,有能力率先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也因此尝到了无菌药品销售良好的甜头。
今年,无菌原料药生产企业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后也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回报。来自健康网的数据显示,目前已观察到原料药价格上升的品种有7-ACA系列、大环内酯系列、酶法阿莫西林类。健康网总经理吴惠芳表示,抗生素类药品以无菌制剂为主,无菌原料药生产企业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是导致产品市场价格提升的原因之一。
观望者面临失望
事实上,业界对于无菌制剂领域约30%的新修订药品GMP认证通过率能否满足市场需求一直存有担心,这也成为一些未通过认证企业对延期认证的“指望”。钟倩表示,从认证企业满足市场情况看,大容量注射剂和冻干粉针剂企业新修订药品GMP认证通过率已超过70%;小容量注射剂企业认证通过率接近60%,粉针剂企业认证通过率接近40%。虽然无菌制剂企业通过认证数量未过半,但目前通过认证的产能已超过6成,过度担心没有必要。
产能过剩一直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无菌制剂生产企业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情况也可窥见一斑。比如,冻干粉针剂企业通过认证数量不到20%,但已能满足70%的市场需求,通过认证比例和和产能比例反差巨大,充分说明我国医药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产能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