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其他药物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三大培南:海外市场为攻破口

碳青霉烯、唑烷酮和糖肽类抗生素被国际医学界誉为是对付耐药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这类抗菌素产品的销售额近年来已占国际抗感染药物市场的12%,且仍在不断增长中。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药物,虽然上市不过20来年,但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与国外相比,我国制药企业直到2002年才开始仿制生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国内第一只上市产品是由深圳海滨制药厂生产的美罗培南。此后,更多的国内制药企业陆续跟进,至2011年底,国内已有近80家制药公司生产碳青霉烯原料药或制剂。产量较大的生产商主要有:浙江海翔药业、浙江海正药业、深圳海滨药业、山东新华制药厂(中诺公司)、江苏正大天晴公司、山东鲁南制药、珠海联邦制药、石家庄制药集团等。其中尤以同位于浙江的海翔和海正2家公司的碳青霉烯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最大。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品种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法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等。

据了解,迄今为止,国外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品约有78只,我国已能生产至少56只,国产碳青霉烯类原料药中产量较大的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法罗培南3只,而其它几只(如厄他培南、多尼培南和比亚培南等)的产量有限。在国产碳青霉烯类原料药中,以美罗培南的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现将国内碳青霉烯原料药的生产情况和市场前景简要分析如下。

1.美罗培南:产能有待调整

美罗培南由日本住友制药公司与英国ICI制药公司共同开发,1994年最先在意大利上市,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    商品名为“美平”。

据了解,由于三四年前美罗培南原料药出口销售看好(平均每公斤出口价达7万元人民币),吸引了众多的生产企业纷纷加入到美罗培南原料药生产行列中。之前国内已有浙江海正药业、深圳海滨制药厂、石药集团(中诺公司)、江西立信药业、上海新亚药业、西南合成制药和珠海联邦制药厂等7家制药公司获得美罗培南原料药生产批文。20112012年,又有包括山东齐鲁药业、鲁抗医药等多家制药企业获得美罗培南原料药生产批文。

但好景不长,自2011年初至今,美罗培南的出口价一路下跌,今年上半年其出口均价每公斤仅8000多元,这让企业感慨世事难料。因利润大幅下降,现国内除几家公司仍在坚持生产外,其他公司基本已处于停产状态。据有关部门报道,2005年,国内美罗培南总产量仅2.8吨,2008年为8.6吨,2011~2012年估计已超过30吨,增长势头十分惊人。有消息称,20112012年,我国生产的美罗培南的总产量中,约有80%是用于出口(主要原因是国内医学界使用美罗培南制剂远不如欧美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那样普遍)。

2.亚胺培南:突破工艺制约

亚胺培南由美国默沙东公司于1979    年研制成功,也是世界上最早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品,至今仍为对付耐药菌株的最佳药物之一。但由于此药的合成工艺较为复杂,故我国亚胺培南产量始终上不去。

据国内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亚胺培南总产量仅0.2吨,2008年为1.1吨,到2011年也不满10吨,这与美罗培南的产量形成鲜明对比。反过来看,由于国内临床医学界对亚胺培南制剂有大量的需求,进口亚胺培南占到国内该产品消耗量的8成左右。

为何我国亚胺培南产量无法提高?这与该药合成工艺非常复杂,产量较低等因素有关。亚胺培南制剂通常被用作急救或手术后预防微生物感染等用途,由于前几年国产亚胺培南相比进口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差距,故国内医生比较倾向于使用进口制剂,这一情况制约了国产亚胺培南销量,并进而影响到国内制药企业的扩产信心。近年来,亚胺培南合成工艺终于获得重大突破,由浙江大学与海正集团共同开发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手性生物催化-酶法合成”新工艺已于2011年中试成功,此法并获得国家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新工艺不仅能大大改善亚胺培南的质量,而且可实施规模化生产亚胺培南原料药,打破长期以来外国公司垄断我国亚胺培南市场的局面。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政策大环境下,抗生素原料药市场冷暖各异

  药用辅料标准数量还需要进一步扩充

  2012年中药材市场监测分析及预警

  医药物流困局有待破解

  保健品行业“一路快跑”华丽背后藏着隐忧

  国内“孤儿药”产业亟待政策支持

  生物仿制药成新兴的价值洼地 靶向药物为主方

  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将出 中药扩容或加大

  年底医保控费因素发酵 影响医药行业增速

  布洛芬:借助自主品牌垒高市场地位

医疗器械产业向“新、高、全”方向发展

孕育千亿元市场 PE重金力捧移动医疗

王国强:中药饮片不会实行零差价

阿胶变身“速溶饮品”的奥秘

医药生物行业:新版GMP认证加速推进,将成为2

我国生物制品标准“国际话语权”取得新突破

抗耐多药肺结核药物供应存疑 中国尚未出现短

中药“留美”的品种策略

新GMP改造催生“结构红利”企业跃跃欲试

2012年销售额最大的9个超罕见病药物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