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其背后症结是医院“以药补医”,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长期难以得到突破,新医改启动以来,据预计,到2015年底,全国90%的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将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今年4月1日,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公立医院药品销售15%的加成,在全国第一个打破沿用了半个多世纪医院运营方式。医院不再依赖药品增收,公立医院药品的收入谁来补偿呢?在这项改革措施推行的一百多天当中,我们的记者几次探访浙江,跟踪医改进展。我们的第一站,就到了杭州一家公立医院,这家医院过去每年靠药品收入就有上亿元,现在他们的运营状况到底怎么样呢?
上午九点,医院的门诊大厅已经人头攒动,记者发现,人们印象中拥挤在挂号窗口前排队的长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患者自行在挂号机前快速办理挂号手续。这对老夫妻正在选择医生和看病的时间。
老人说,现在来看病的人很多都来自杭州周边的市县,这和以前不大一样。
医院患者:原来都是本地人来看,外地人很少的,基本上要重病之后,要抬着担架来看病,现在来讲对老百姓,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贫困户、农村里来的人,对他们来讲应该是受到改革好处,受到很大的。
医院取消药品15%加成,药价自然降下来了,自4月份的医改令下达以来,这家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加了近4%。更多的农村人开始愿意到城里的医院接受质量更好的理疗救治。
记者:4月1号起杭州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了,你们患者有没有感受?
医院患者:总体感觉药价要比原来要便宜一点。
记者:便宜多少呢?
医院患者:可能要看一下发票,我这次的药费是303元,印象当中原来的药费可能要350-360元。从药费来讲要便宜50多元,300多元能便宜50多元,我觉得还是感觉到了优惠。
医改后医院患者的药费清单,从药费上说要便宜
徐雯在浙大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工作了近20年,每天门诊量平均高达80多人,忙的时候中午饭都要等到下午2点才能吃上。对她来说,变化发生在4月份浙江医改令以后,现在来治疗、开药的人少了,但手术患者却大量增加。
浙大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医生徐雯:我放出的号基本上是被抢光的,所以患者两个月的累积量是差不多,但是我自己感觉这个过程比是不一样的,明显就觉得这个月手术患者特别多,那些真正需要来做手术,或者是疑难杂症的患者能挂到号了,那些配药的患者相对的比例就少很多。
浙江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相应地调整医院的诊疗费、检查费和护理费用。徐雯觉得,即使作为医生,终结“以药补医”,对医、患都是大好事。
浙大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医生徐雯:说实在药品跟我们手术用的一些耗品,比如说人工晶体,跟我医生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这个价格是国家招投标的时候定的,我也不关心这个最终定价是多少,当然我希望给患者用的药品跟耗品越便宜越好,但是跟我个人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这个价格现在调下来我也很高兴,因为未来我的父母,包括我自己也会有大量的药品跟耗品等着我去消耗,所以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包括医护人员在内,医生心态的改变,在浙江各大医院里都在悄然发生。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主管护师吴尉:药房送到了我就给你拿过来,吃的话对你有所帮助,多喝点水。
记者:你工作几年了?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主管护师吴尉:我现在工作11年,2003届的。
记者:护理费在你印象当中有没有调整过?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主管护师吴尉:从来没有调整过,正好这年新的医改出来,刚刚开始调整。
这次浙江医改,将护理费从每天10元调整到每天20元。尽管如此,吴尉还是觉得与护工相比,他们的收入依然有提升空间。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护理主管护师吴尉:护工他们可能医院里由家政公司统一管理,他们跟病人家属签署协议,是危重病人的话,是140-160元每24小时,普通的疾病的话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