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洪潮滚滚而来。
安永在日前发布的全球医药行业年度报告《转型:建设Pharma 3.0时代》(Progressions:Building Pharma 3.0)中指出,医药企业正大幅增加对新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的投资,以满足患者力量日益壮大、数据驱动和注重效果的未来医疗保健业需求。医药企业随着对自身的重新定位,目前已超越了传统仅作为药品开发和制造者的角色,在过去一年中,对智能电话应用、信息网站、社交媒体平台、无线设备及其他项目的投资增长了78%。
在多家医药企业采取新的方式与非医药企业进行上述合作的同时,非医药企业在这些项目的投资却已超过了医药企业,这对医药企业提出了挑战,迫使其或提高投资水平,或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在汹涌而来的3.0潮流中,中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正通过信息连通实现医疗保健产品/服务转型。
肿瘤首超糖尿病
安永的调查报告披露了医药行业当前正在进行的转型的最新动态,即:医药企业从单纯生产新药向提升医疗保健成效和创建新的创新型商业模式——安永称之为“Pharma 3.0”生态系统转型。
Pharma3.0模式的前身是Pharma1.0,它的特征更多是一种西方的模式,即医药公司主要依靠自己的畅销药业务受益,这些大型医药公司的收入有75%来自于他们的2~3个拳头产品,他们对于这些产品的研发非常专注,这些产品的研发和营销主要针对初级护理的医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国家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患慢性疾病,加上西方医药公司在研药品的数量有限,越来越多的拳头产品专利逐步到期,使得Pharma1.0模式对于所有的医药公司而言不是一个有效的模式,这使得第二种主导模式——Pharma2.0模式于五六年前出现。在Pharma2.0的模式当中,西方的国际型医药公司采取了战略性的决定,将他们的产品、市场和客户群进行多元化发展。对于大公司的Pharma2.0战略来说,怎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利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建立了低成本的业务中心,以更好地管理成本。
安永全球医药行业主管合伙人Carolyn Buck Luce表示:“尽管现在很多国际大公司,包括国内的一些领头企业在中国的医药市场进行的很多活动都是为了执行他们的Pharma2.0战略,但更具前瞻性的3.0模式已经到来。这一演变背后的驱动力量是医疗技术的迅猛进步,以及全球医疗保健业发展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紧要关头的事实。”
这些变革之中蕴含的机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非传统企业进入医疗保健业。安永最新年度报告估计,非医药企业对于参与有关Pharma 3.0模式的试验性投资至少达到200亿美元,比医药行业的相关投资额高出数倍。Pharma 3.0模式的主要驱动力量源于对移动医疗技术、尤其是智能电话应用的投资。2006~2009年间,16%的Pharma3.0活动涉及移动医疗领域。2010年,更是每两项新活动中就有一项就是有关移动医疗领域的。此前这些智能电话主要应用于糖尿病管理,2010年已迅速扩展至其他疾病领域,应用于大约14项疾病领域,从协助患者和顾客追踪接种疫苗的时间,管理血友病的注射治疗,到在距离病患所在地150英里范围内发现癌症临床试验点。
报告透露,过去5年来,糖尿病在Pharma 3.0相关活动中一直占据最大比重,而且以注重医疗保健效果的方法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且非常适合。但是现在,与肿瘤相关的Pharma 3.0活动已经超过了与糖尿病相关的活动,成为2010年最热门的Pharma3.0活动投资领域,占所有投资活动的15%。
“很明显,新的医疗保健业市场参与者对Pharma 3.0模式的投资比医药企业高出很多。在这一新的医疗保健生态系统中,成功的企业将通过结构化、系统化且可衡量的模式创新方案,开发出注重医疗保健效果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是,医药企业应当向新的市场参与者证明,他们对于患者疗效的独到见解使得他们成为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