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7年,女性避孕药的共同发明者——GregoryPincus首次在男性身上测试相同的激素方法,从此,科学家们开始探索了各种激素法及非激素法的男性避孕药。
从60年代至今,虽然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多次的昙花一现,但到目前,我们仍然还在等待。那么,在此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科学家们是如何挑战这类研究的?最新的进展又如何?下文中,小编将为你一一道来。
60年代起:首个男性避孕药gossypo研发始末
上世纪60年代起,巴西著名性生殖医生ElsimarCoutinho与中国政府合作,共同致力于避孕的研究。1972年,其开发的一种非激素药物——gossypol,在对8806名男性志愿者进行的试验中,成功降低了男性的精子数量,但造成66名血液钾浓度偏低,更重要的是,在停止服用药物之后,许多男性的精子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1974年的世界人口大会上,Coutinho向世界推销了gossypol。不过,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gossypol不只停止了大鼠精子的活动,还损害其附睾管内层。1986年,在中国武汉召开的讨论会上,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gossypol失去兴趣。
然而,执着的Coutinho并不这么认为,他加入了国际科学团队,对gossypol进一步研究,最终在2000年发表了成果。在研究中,他们并没有发现钾浓度低的问题,因而他们认为之前的副作用可能是由于当时中国人的贫穷饮食所致。
此后,Coutinho又向巴西政府申请出售该药物,遗憾的是,由于天主教会的一些禁忌因素,没有实现。
在研究了三十多年后,gossypol最终以失败告终。
新世纪:“睾酮+孕激素”疗法兴起
作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关于男性生育控制的研究并没有停止,而且一直在持续。
21世纪以后,爱丁堡科学家的试验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其中包括爱丁堡大学生殖科学RichardAnderson教授开发的方法:使用女性药片中的孕激素可以阻止男性大脑腺体产生黄体生成激素和促卵泡激素,这些激素的缺乏可使睾丸停止产生精子,也停止生成睾酮。因而,睾酮替代疗法与孕激素疗法相结合,可避免不必要的影响,例如肌肉无力或性冲动下降。
2000年BBC报道了他们的研究,称之为100%成功的男性避孕药试验,它成功抑制了30名男性的精子生成,并且无任何副作用。
然而,在2003至2004年,荷兰制药公司Organon与德国的Schering公司通过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发现,虽然避孕成果明显:在植入孕激素以及注射睾酮产品297名男性中,十分之九的精子数量下降至百分之一以下,一旦试验结束,所有人的精子数量在四个月后恢复正常。但其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多数男性包括粉刺、出汗、体重、情绪和性冲动都受到了影响,有些甚至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如企图自杀。
2008年发布结果之后,随着德国拜耳公司收购Schering,Organon公司也结束了试验。不过Organon的原全球执行总裁Bennink在离开后,又成立了Pantarhei生物公司。在那里,他通过观察女性避孕药的发展,以期为男性避孕药的开发吸取经验和教训。
无独有偶。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非营利组织CONRAD也开展的另一项孕激素-睾酮试验,共有200对夫妇参与。但在CONRAD宣布了两个严重不良事件后,该项目很快就停止了。
曙光乍现:或在近两年内上市
虽然过程充满波折,然而,数量众多的人们对男性避孕药仍然有着极大的兴趣。一项对来自四大洲、九个国家的9000名男性进行的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男性愿意使用避孕药;另外一项调查表明,半数的女性会让自己的伴侣使用避孕药。这或许正是推动该项事业不断取得突破的一大动力。
如今,科学家已有多年的经验来实现这个目标,该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热情的捍卫者。
在美国,由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NICHD)男性避孕药发展项目主任Blithe为主导,进行一项最大的男性避孕药研究,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日服一次的激素药物。该药物可同时起孕激素和睾丸激素的功效,这个项目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