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养结合国家级试点启动 居家养老是关键

622日,国家卫计委、民政部联合下发通知,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等50个市(区)入选。通知表示,各省(区、市)要积极探索地方医养结合的不同模式,并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6年底前每省份至少启动1个省级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

而在不久前的517日,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发布《关于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表示将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为全国医养结合工作提供示范经验。前后仅1个月时间,试点名单便出炉,可见国家对"医养结合"的重视。

读懂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即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我国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增进亿万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国家开展医养结合工作试点,旨在促进试点地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率先构建起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出台一批可持续、可复制的体制机制和创新成果;创新医养结合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为全国医养结合工作提供示范经验。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为老人持续提供服务。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并非当前热议的让老人"背井离乡",去二三线城市养老,而是在重新审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性理念,将老年人的健康与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为老年人持续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省去了老年人频繁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的麻烦,还能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

实施原因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重已达到10.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未富先老、未备而老和孤独终老。

我国的养老和医疗分属两大体系,国内现有养老机构多采取"医养分离"照料模式,老人尤其是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总量不足;服务内容较单一,以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休闲娱乐为主;服务水平较低,大部分服务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资金来源单一,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后续发展动力不足。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到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不到20%。绝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并不住在养老机构里,他们能得到的医养结合服务少之又少。

由于国内当前存在不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如果社区拥有完善的医疗体系做保障,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保健、卫生、心理援助等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更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感。

成败关键在社区医疗机构

我国的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在资源分配上,90%的老人居家养老,6%依托社区,进入机构养老的仅为4%。换言之,居家养老而非入住养老院,是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方式。如果"医养结合"的资源最终流入大医院和大型养老院,将导致大部分居家养老的老人面临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

因此,"医养结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在社区落实,向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扩充社区医疗机构的功能,使其成为既能提供医疗服务,也能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综合服务机构。例如,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可以在送药上门、陪同就医的同时,提供上门护理、日间照料等服务。并且,应当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降低老年人的费用支出。

从医疗到养老怎样整合?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南京住院15天不出院将无法报销 医保中心否认

  港媒:为努力控制医疗费 中国瞄准“过度”处

  一边是医院处方的尚难流出,一边是监管部门

  六大疾病领域研发全球药企TOP20:阿斯利康夺

  抗癌第一股贝达药业冲刺IPO 新药研发困境

  营收过分依赖单一药品 哪些药企未来带伤上路

  投资风口已过,移动医疗如何赌未来?

  六大药企利润下滑 抱团降本缓解压力

  看加拿大医患关系:如何做到让患者心甘情愿

  两票制、招标GPO等四新政或致药企因痛巨变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