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两会将于3月3日和5日开幕,而各省市的两会已经陆续结束。去年的两会上,医改、养老保险、企业环保问题收到格外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业界关注的焦点又有哪些呢?
执业药师法立法迫在眉睫
药师立法一直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因为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以药师还是对医药流通领域不规范竞争监管的技术力量。但由于药师在我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职业资格管理上存在的混乱局面等原因,导致我国的药师立法一直进展缓慢。我国至今未出台《药师法》,没有法律对药师的执业资格、职业准入和执业行为等依法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药师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亦未明确。
2月3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等部门1月30日办全国“两会”提案研讨会。会议主办方对参会代表的发言进行了详细记录,对代表们的意见与建议将进行认真总结,根据研讨会的专家意见与建议完善《中国药师立法工作迫在眉睫》及《药师作用亟待发挥》两项提案内容,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上述两份提案。
“过度医疗”现象能够用法律规范
在安徽省两会期间,安徽省政协委员毕良学直指普遍存在的多种过度医疗现象,希望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此加强监督,明确规范化医疗的法律地位。
毕良学在提案中提出,过度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特殊现象,百姓深受其害。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7%的人认为所在医院有过度检查的现象,主要包括重复抽血检查、重复影像学检查及昂贵医疗器械检查等;72.5%的人认为所在医院有过度治疗的现象。
毕良学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首先,加强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建立基于我国国情的医疗标准和规范,制定相关疾病的防治方针和干预措施。其次,明确规范化医疗的法律地位。大力发展医疗商业保险市场,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规范医院、医生和患者的行为,从而抑制过度医疗的产生。
第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管。提高医患双方的法律意识,坚决打击一切违法和有违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努力铲除“以药养医”等诱导过度医疗消费的生存土壤。第四,加强对医疗新技术应用推广的监管。许多医疗新技术,在没有经过临床大规模试验科学论证,也无确切疗效的情况下,就悄然走上商业应用和推广的道路,会造成新形式的过度医疗。
最后,普及宣传医学常识,尤其要重视对各类养生保健类节目的监管。毕良学建议:“整治养生节目中商业广告泛滥的问题,纠正患者某些错误的就医观念,比如认为药物、检查设备越高档越好,而不顾高档昂贵的医药设备是否适合自己。”
即医即报打通医保“最后一公里”
在四川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中,直接涉及医疗的建议提案有32项。代表委员的呼声反映在政府重点工作中,“健康四川”建设写入四川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开始也将深入开展分级诊疗等三项医改试点,抓好重大疾病、地方病综合防治。
如何帮助特困群体和家庭解决医保“最后一公里”难题?四川省人大代表、内江市医疗保险管理局局长何圣东认为,应该联动医疗、社保、民政等部门,通过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以及社会公益力量,一起来帮助贫困家庭。
李德勋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医保制度设计,通过即医即报、跨区域报销等制度建设,减少老百姓医疗报销的麻烦,降低入院付费门槛;另一方面,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通医疗、社保和民政的救助信息网络,让特困群体得到最有效、最快捷的救助。
儿科医生队伍建设需及早规划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当前儿科医生的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湖北省两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陈安民在提案中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儿科建设的投入,教育部门要恢复医学高校儿科专业;放开二孩政策实行后,群众对生殖医学、妇产医学的需求都将增加,我们的政府部门一定要及早地做出规划,统筹考虑,多出台一些有利于人民健康的政策。邹龙承代表则建议,现不少地方专科儿童医院人满为患,儿科医生缺乏、医院床位少等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希望加强儿科专业方向医学生的招生和培养,提高儿科医生的相关待遇,优化儿科专业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加大儿童医院建设力度,缓解儿童看病难,以适应全面二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