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17日,华大基因连续两日跌停震动资本市场,从最高价的261元到如今的80元出头,公司股价跌幅达到70%,不可谓不惨烈。那么,作为医药独角兽的华大基因会不会继续一路下行?同样跌幅惨烈的次新股还有步长制药,它们之间有怎样的相似之处?投资医药股如何才能避免碰到这样的黑天鹅?投资者该如何选择靠谱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风口浪尖的华大基因
如今的华大基因,可谓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6月华大基因被实名举报以建立基因库分库等为幌子,套骗国有资产,一时间舆论哗然。随后,公司又被爆出首席科学家学历仅为高中,而华大基因的解释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其表示公司不以资历和学历来作为评判标准,这个高中学历的员工仅是其中一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风波还没有完全结束,近日又有媒体发出质疑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文章,风声鹤唳的华大基因表示,公司已经在知情同意书中明确告知了无创基因检测的适用范围和技术的局限性。而在7月16日股价跌停的当日,华大基因占公司总股本51.6%的限售股迎来解禁,如此重重重压之下,公司股价在7月17日继续跌停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了挽回颓势,华大基因发布了其业绩预报,公告显示公司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在1.95亿-2.15亿元之间,同比增幅为2%-12.5%,虽然说业绩增速相对平稳,但是笔者注意到,公司今年上半年的非经常性损益达到3900万元,在净利润中的占比相对较大,如果扣除掉这项收益,公司的业绩增速可以说相当低迷。
7月17日晚间,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该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对公司增持,拟增持金额累计不低于3000万元,这也被看作是华大基因管理层提振市场的举动。
即便已经有很大的跌幅,但是华大基因目前的市盈率仍旧高达80倍,远远高于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水平,要知道80多倍的市盈率就意味着公司要完成每年80%的增速,股价才能保持稳定,而目前华大基因的业绩增速也就10%左右,当高估值遇到低增速,股价暴跌自然难以避免。如果未来公司的业绩仍不见起色,那么华大基因将继续漫长的价值回归之路。
同病相怜的步长制药
同样跌幅惨烈的还有同是次新股的步长制药,上市之初的步长制药也是风光无限,作为当时上市的最贵新股,股价一路上行达到153元的历史天价之后,随后开始一路暴跌,如今的股价仅仅40元出头,跌到只剩下零头。
华大基因主营业务是基因检测,这样的业务有高科技高技术的噱头,而步长制药的业务则相对传统,它的产品涉及心脑血管、妇科以及泌尿领域,但是其主打产品丹红注射液属于中药品种,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在2013年-2015年该产品占营收 占比高达30%,利润更是占到总利润的4成左右。
但是,这个主打产品却遭遇了空前的严监管,由于在临床中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产品的安全性能屡遭质疑,此后2017年国家版医保目录更新,丹红注射液成为被严格限制使用的品种,这更是给其前景蒙上一层阴影。相对应的,在资本市场上,公司的股价也步入了漫漫熊途。
股价下跌,业绩增长乏力,步长制药遭遇了戴维斯双杀,2018年一季报显示,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仅仅-7.2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下滑了16%,主打产品的疲软,公司看起来显得束手无力。不过比华大基因稍好的是,目前公司的市盈率仅36倍,和主流中药企业的估值水平相当,如果利润增速企稳,那么目前的位置已经离底部区间不远。
为了稳定股价,公司开始加速转型,步长制药频频出手进行收购,公司最近花费了1亿元收购了一个PD-1项目,这个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项目未来的销售峰值有望达到30亿人民币,市场空间极为广阔。从中药注射液主打再到PD-1,步长制药的触角已经开始向生物制药拓展,但是前景如何我们依旧不得而知。
如何避免黑天鹅
实际上,作为机构重仓持股的版块,医药类上市公司一直是牛股辈出,从云南白药、片仔癀到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这些百倍大牛股一直是股民追捧的对象。但是,股民也经常会遇到像华大基因、步长制药这样的黑天鹅,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医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