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很大,我们医院药占比现在是35%左右,到30%还需要进行调整。”武汉市第五医院院长张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这个指标,全院上下2016年都处在“神经紧绷”的状态。
张斌说的药占比,是指2015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到,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业界称该比例为“药占比”。
随着2017年即将到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北京、武汉、厦门等多地医院近一个月的调研走访中发现,很多医院为了控制药占比,使出各种浑身解数。如武汉市第五医院近一年来大幅砍去辅助用药、中成药等。而另根据医学界旗下的医米调研针对6305名执业医师发起的调研显示,4成医生收入受影响,并且很多医院是通过适当增加检查、用便宜药替代、医院院外合作开药房等来应对控制药占比。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很多医院通过各种手段在控制药占比,大多数或都能达到国家提出的药占比要求,这将大大减轻医保支出负担,但一方面患者用药需求仍在,用药量可能并不会减少太多;另一方面因为政府补贴不到位、取消药品加成等因素,医院在药方面的收入或会通过药事服务、提高检查费用等来进行“找补”。
2017年药占比30%大限
当下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加、医药费用尤其是药品费用快速增长等问题突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政府都在采取措施控制医药费用快速上涨势头,把改革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作为国家卫生发展战略重点。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就将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元的严重赤字。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此前曾介绍说,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全国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占全国城镇职工统筹地区的32%,其中22个统筹地区将历年累计结余全部花完。在城镇居民医保方面,2013年全国有108个统筹地区出现收不抵支,医保资金已经不堪重负,而且现在各项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均超过收入增长率。
为此,在2015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实际上,国家较早时期就意识到控制药占比的问题。原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中规定,“三甲医院‘药占比’标准为≤45%。”而且,该指南同时规定了药占比被作为公立三级综合医院考核评级项目之一。
之所以很多医院有不遗余力控制药占比的动力,因为评级对医院发展至关重要。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院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在医院的规模、设备水平、收费标准、业务范围、科研教学等差异都很大,直接影响着医院未来的发展。
在上述医米调研中,76%的参调医生选择“所在医院已经执行药占比”,仅17%选择“没有执行” 。而在已经执行的医院中,三级医院的执行比例更是达到91%,且执行时间先于其他医院,6成医院在2015年之前就已经执行。
向辅助用药开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北京等诸多三甲医院的走访中发现,医院不同的科室为减少药占比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如儿科因为儿童用药种类并不多,部分药物可替代的也较少,所以很多医生会选择适当增加检查,而内科的医生则会选择用便宜药替代,并且严格控制抗生素药的使用等。
在上述医米调研调查中,亦对医生用药做了统计,如医生选择“减少非治疗药物支出”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