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国生物制药投入“打了水漂” 仿制多尖端产品少

生物制药产业近年来日渐兴起,中国在这方面也大有可为,近些年用在生物制药上的投入非常多,市场也被世界看好,但有价值的产出却很少。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在生物制药方面的投入很多都“打了水漂”。

资金投入全亚洲第一

早在几十年前,西方医药巨头就认为,亚洲比欧美更适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播下了发展生物制药的种子。3月底,全球知名生物技术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GEN)评选出了亚洲排名前八的生物医药集群,中国以1600亿美元的研发支出位列第一;“用户最看好的亚洲生物医药产业群”调查中显示,中国的支持率为26.4%,高居榜首。

榜单显示,在亚洲,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位列第一,医药公司数量比其他七国之和还要多。尽管中国直到1992年才开始拥有生物医药技术的发明专利,但在随后几十年里,中国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的专利数已达到9302件,位居亚洲第三。201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数千家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了超过25万个岗位,位居前列。

报告显示,日本的投入略低于中国,但专利数却以39797件位居第一。韩国现有生物医药公司857家,研发支出653.94亿美元。早些时候,生物疫苗巨头赛诺菲巴斯德表示,将加入韩国本土化工SK企业,拟在远东地区建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工厂。

转化成专利的高精尖产品太少

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生物制药企业的销售额约为18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4%,远高于传统药品市场增速。在全球最畅销的100个处方药中,预计生物技术药物所占比重将从2002年的15%提升到201645%。投资咨询业巨头美国博乐公司报告显示,近年来,大型生物科技公司在市值、净收入等方面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老牌大型制药公司。在我国,2012年生物制药实现工业总产值1852.7亿元,同比增长20.5%

生物制药能解决当前临床上大批急需解决的难题。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揭威表示,生物药在我国有巨大的潜在需求,在糖尿病、癌症、免疫系统缺陷等领域需要实现突破性创新。

国家对生物制药产业非常重视。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等。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郭云沛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把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在政策的引领下,北京、天津、苏州、深圳等地纷纷兴建生物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化发展。

尽管市场大,也有政策推动,但美国波士顿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生物药市场总额仅占全球的2%,而整体医药市场的全球比重已达7%,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具体表现在3方面:

1.企业规模小。GEN的报告显示,中国医药公司数量是日本的14倍,韩国的近9倍。但201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400家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中,真正涉及尖端领域的只有97家,已取得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的仅52家,销售额过亿的不超过15家,过千万的只有30多家。

2.仿制多,尖端产品少。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25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有6921个规格属于原创,其余的都是仿制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尤长宣指出,即便是生物仿制药,我国也仅在相对低端、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的疫苗、细胞因子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较高端、结构相对复杂的产品,如肿瘤靶向治疗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国外已经上市十几年了,我国却刚起步。

3.成果转化不足。尽管研发投入不少,但数据显示,全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5%。尤长宣说,我国科研人员的成果大多停留在论文发表上,申请专利及转化成产品的意识不强。

创新不够是最大弱点

投入逐年增加,政策不断扶持,但我国生物制药业的脚步仍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这主要在于创新能力不够强”,尤长宣表示。

首先,基础薄弱,投入相对不足。尤长宣说,中国制药工业本身基础薄弱,生物制药与西方自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就好比造新型飞机,国外从设备到基本构架都有了,而我们从上游开发,到下游工程的人才、技术、设备都比较落后,许多方面几乎从零开始。国外大型药企在生物制药领域长期投入,厚积薄发,而我们仅在一段时间投入大,短期内很难看出明显成果。”郭云沛表示,发达国家药企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约为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上市前夕突遇强敌 马云离他的“医疗梦”还有

  并购增厚医药股业绩 药品招标加剧行业分化

  有什么可以阻止制药公司为避税而离开美国?

  基药招标推进或晚于预期 河北模式备受关注

  低价药品尝提价“头啖汤”

  全球个性化医疗市场持续发展 肿瘤诊断最热

  跨国药企需要正面在中国市场的收益下降

  处方药网售放开或促使药价进一步下降

  药品流通行业微利将成常态

  探路商业运营 远程医疗现多种模式

社会资本进军公立医院 专家:应以病患需求为

独具慧眼的收购造就了吉利德公司今日的成功

重磅药失去专利保护 生物仿制药将迎繁荣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为何“长不大”

民营医院资本走到十字路口 估值高泡沫现

北大医药资本棋局:北大医疗搭台市值增10倍

低价药品目录为中药独家品种保驾护航

制药巨头取得成功的7大习惯

历经30年 中医药法能否解决中医药窘境

浙江医改破冰一百天:摆脱以药补医药价下降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