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内蒙古包头,人们马上想到的可能是小肥羊、稀土或者是丰富的煤矿,但当上证报记者走进坐落于包头昆都河畔的东宝生物时,才发现产业升级以及高科技之风潮,已悄然浸润到了这片土地。“我们明胶产销规模已经比肩全球老大法国罗赛洛,现在的战略是向更高端的胶原蛋白产品进军了。”年过六旬的东宝生物董事长王军如此介绍,他那带有包头方言的口音,别有一番质朴。
要规模更要高价值
夏雨过后,淡淡的彩虹浮在昆都仑河上空,呼吸着清新的草原空气,我们走进了河畔的东宝生物总部。规范整洁的车间,缤纷多彩的胶原蛋白产品,以及公司高层如数家珍的功能介绍,让人感觉大健康产业的气息就像屋外那湿润的空气一样触之可及。
东宝生物主营“金鹿”牌明胶、“圆素”牌胶原蛋白及“白云”牌磷酸氢钙产品。随着募投项目完工投产,公司骨明胶产能已达到6500吨/年的规模,不仅稳坐国内明胶行业龙头,而且规模已比肩全球最大的明胶生产商法国罗赛洛。“以前900人生产400吨的明胶,现在用以前一半的人力就能实现6500吨/年产出,提高全员劳动生产力提高近30倍。”公司董事长王军对此颇感自豪。
规模上去之后,如何提升利润?东宝生物把目光投向了附加值甚高的大健康产业上。王军认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临近将催生一个巨大的医疗保健市场,胶原蛋白作为方兴未艾的保健物品,未来10年高速增长可期。
为深耕大健康产业,公司副董事长兼董秘刘芳告诉记者,公司将提高高档明胶出成率,进一步开发胶原蛋白延伸产品,提高获利能力。据悉,未来公司主要业务拓展方向是明胶和胶原蛋白的深加工,比如:利用明胶生产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材料,可用于医用止血、人造皮肤、手术隔膜等方面;利用胶原蛋白生产功能保健产品、生物医用材料等系列产品。“这类产品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人造眼角膜等人体的软组织。”王军非常看好这一市场。
更值得期待的是,公司是国内真正掌握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制备技术并能够稳定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少数企业之一。目前已形成200吨/年的产能规模,募资项目投产产能将扩大至1200吨/年。1吨双90优质骨明胶加工为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其价值将至少增加约3—4倍。目前公司小分子量胶原蛋白产品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在该类产品技术指标方面与国外厂商的竞争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要增长更要高品质
创业30多年,王军的资本运作手段向来以“稳健”著称,其最大表现则是“严把质量关”。
上市以来,东宝生物持续三年保持业绩稳定增长,2011年至201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增长14.09%、45.53%和20.51%。这与部分创业板公司IPO之后业绩迅速变脸迥然不同。“老王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稳健,不搞虚的。”一位熟知王军的包头人如此表示。王军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据了解,明胶行业的生产流程较为复杂,从前期投料到后期出成品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因此,王军非常注重对产品生产线的系统监管,从每个生产环节把关产品质量。比如,公司在生产管理中设置了两条监管线,红色高压线之前还特别设置黄色预警线。“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根部。”王军强调。
事实上,过得硬的产品质量也让东宝生物的品牌在毒胶囊事件等明胶风波中被业界所认可。
2012年,“毒胶囊”事件的持续发酵令明胶行业遭遇地震,在国内多数企业深陷信任危机之际,东宝生物以合格的质量检测独善其身,连续六个涨停获得市场点赞。
公司副董事长兼董秘刘芳强调,“我们所用原料为绿色、天然的新鲜牛骨。公司不生产皮明胶和工业明胶。”在刘芳看来,违法违规的明胶企业将会被严厉监管、整顿甚至关闭,正规厂家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看好。这将有利于东宝生物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有利于公司继续保持行业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