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世卫组织2013最新报告,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高位稳定的状态。全球年发病新增乳腺癌患者在130万左右,死亡率在欧美国家占到女性的16%,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女性第一位。对于我国来说,乳腺癌局势也不容乐观。乳腺癌已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近年发病呈年轻化,发病率每年递增约3%。乳腺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20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Sorlie等通过基因研究,将乳腺癌分为5个亚型,每个亚型有各自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特征,预后各不相同。在临床上常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以上3个指标,均为阴性者称为“三阴”乳腺癌(TNBC),不是都阴性的称为“非三阴”乳腺癌。Basal-1ike型分子表达为ER(-)/PR(-)/HER-2(-),相当于“三阴”乳腺癌。
“三阴”乳腺癌属于乳腺癌的特殊亚型,患有这种类型癌症的女性,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比较,通常存活率更低。“三阴”乳腺癌的预后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复发迅速,1~3年是复发高峰,5年内是死亡高峰,易发生脊髓、脑膜、脑、肝和肺转移。在全部乳腺癌患者中,“三阴”乳腺癌占10%~20%。在美国每半小时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为“三阴”乳腺癌。
siRNA递送与“三阴”乳腺癌治疗研究
对于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来说,他们体内三种常见的受体蛋白质(ER、PR、Her-2)中至少有一种会出现过度生产。阻止肿瘤生长最成功的化疗药物,则是以这三种受体蛋白质中的一种作为靶标。但“三阴”乳腺癌患者体内未出现这三种受体中的任何一种,因此他们不能从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的靶向治疗中受益,他们的癌症更难对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裴静对于三阴乳腺癌治疗的动态研究进展做了专门综述。
目前还没有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标准的治疗指南,其治疗一般按预后差乳腺癌治疗常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选择含蒽环类紫杉类方案。新辅助化疗中在接受含紫杉类和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后,可获得较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但是对于存活率几乎没有什么改善,反而变得更糟糕,主要原因是由于化疗对于高侵袭性的“三阴”乳腺癌的周期性复发是无效的。
科学家认为削弱肿瘤细胞的防御,可以使化疗药物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小干扰RNA(siRNA)可以用来关闭肿瘤细胞中导致化疗耐药的一个基因。siRNA是一个长20到25个核苷酸的双股RNA,其两股分别在RNA的两端超出另一端2个核苷酸。siRNA在生物学上有许多不同的用途。目前已知siRNA主要参与RNA干扰(RNAi)现象,以带有专一性的方式调节基因的表达,可以使细胞中的某些基因保持沉默。此外,也参与一些与RNAi相关的反应途径,例如抗病毒机制或是染色质结构的改变。siRNA作为一种新类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对付迄今为止抵抗治疗的特种癌症具有潜在价值。
但是,siRNA递送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为:
其一是siRNA极不稳定。在血浆中,由于核酸酶的存在,siRNA的半衰期很短(t1/2<15min)。
其二是siRNA进入作用靶位要经受重重挑战。由于siRNA的极性,它很难穿过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细胞膜,siRNA在体内面临着不能迅速穿过血管内皮,滞留于肝脾等储血器官,被肾脏排泄,在胞内不能被释放,以及被胞内核酸酶降解等不利因素影响。
第三是全身性给药要求siRNA必须具有靶向性。过去的实验研究证明,体细胞对siRNA会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非靶向的细胞会摄取大量siRNA,在大量消耗siRNA的同时,还增强了炎症反应的程度。
针对这些困难,人们探索、改进了多种不同的siRNA递送手段。更多信息可以参考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赵志虎等人撰写的“siRNA的体内递送”以及韩国高丽大学Yu-Kyoung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