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22日,河北省医药集中采购网公布《关于集中增补医保、新农合药品生产企业资质信息的通告》(下称《通告》)及相关细节,此次挂网是时隔5年来河北省第一次全面对非基药医保农合产品挂网。
为何河北医药集中采购网的增补公告,会“撩动”业内人士关注医保目录更新的神经?事实上,全国医保目录自2009年后一直未更新,包括华海药业、贝达药业等多位药企负责人都在呼吁医保目录尽快更新,让更多的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中。
为何时隔7年全国医保目录未更新,清华大学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指出,博弈各方难以达成平衡是关键。“按照惯例,全国医保目录4-5年更新一次,现在新一轮全国医保目录更新工作已进入调整倒计时,结合目前医改方向,新的医保目录或将出现史上最大调整。”
增补4468个品规进数据库
据《通告》显示,凡已在河北省医药集中采购医保、新农合采购平台挂网的药品生产企业,及2015年建立“阿德福韦酯等药品资质信息库”时,已递交资质资料且审核合格的企业,不再参加此次增补,重复递交资料。除此之外,2016年4月11日之前,未申报企业应向河北省药械集中采购中心递交纸质资质证明文件。
此次增补进入数据库的高达4468个品规,不包括基本药物和常用低价药品,基本药物和常用低价药品的增补工作按原有规定执行。每个增补企业每个药品不得超过3个包装,不满 3个包装,可直接添加,生成新的流水号后维护药品资质信息。
本次挂网是河北省时隔5年来,第一次全面对非基药医保农合产品挂网。不过,在清华大学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看来,这对医药市场影响不是太大,“外界可能解读为医保目录扩容的信号,但实际上只是在河北省挂网,可以跟医院进行交易。”
这一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河北省医药集中采购网相关工作人员中也得到印证。但曹健指出,这次增补更大的意义或在将打通京津冀一体化的药品采购工作。
在此次的《通告》中明确指出,企业递交的资质证明文件已通过北京、天津两市药品采购机构审核确认的,将不再重复审核,直接予以确认;而未经过两市审核,或审核没有通过,以及审核通过后资质情况有所变更的,将逐一进行审核。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是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实现京津冀医保目录接轨,不仅方便三地群众就医,也为非首都功能疏解到周边提供方便。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后,燕达医院与朝阳医院展开合作,合作仅半年,燕达医院门诊量同比翻了一番,住院量和手术量同比翻了两番。燕达集团董事长李怀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京津冀医保目录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有些药品在京津能报销,却不在河北报销之列,这样往往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保调整进入窗口期
之所以河北医药集中采购网的增补公告会“撩动”业内人士关注医保目录更新的“神经”,是因为按照惯例,医保目录约五年调整一次,今年进入再次修订的时间窗口。
中国在1999年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次年制定了第一版医保目录,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订。2009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治疗性药品全部纳入药品目录甲类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医药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在此7年间有很多创新药出现,药企希望将疗效好、创新药等能及时补充进国家医保目录中,而且药品的范围也有待扩充。而目前,我国医保目录中的报销品种仅为国际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事实上,作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对药品报销的主要参考依据,国家医保目录更新严重滞后。亚宝药业董事长任武贤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