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产医疗设备突围之路:站在负起点出发

进口高端医疗设备高昂的售价及售后服务费用加重了病患人员的负担,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安全隐患,而中国企业通过20多年的自主研发最终突破了外资品牌的封锁,在这一领域闯出了自己的市场

“一台国外定价75万美元的设备在中国的同期售价竟会高达1200万元人民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数十年来,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一直是外资品牌的天下,被其牢牢掌握定价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分析数据显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超过70%的市场份额都被通用电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这三家被称为“GPS”的跨国企业所垄断。

产品本身之外,外资品牌对设备售后服务的垄断也迫使中国医院每年向其支付高额的维保费用。

高成本直接带来高价格,这成为中国百姓看病昂贵的重要原因。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医疗信息化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日常体检、影像诊断数据等也存在着流出国门的风险。

于是,为加快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过程,一系列鼓励政策密集出台,一大批追求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发力。它们在中国本土大展拳脚的同时,还将目光投向了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擂台。

20155月,东软集团(15.400.3702.46%)旗下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在辽宁沈阳发布了中国首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128CT——NeuViz  128多层螺旋CT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产品发布至今这3个月的时间里,NeuViz128多层螺旋CT已经获得中国、美国和欧盟的上市认证,并已出口到欧洲、南亚、北非等多个国际市场。

而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联影”)研发的世界首台超清高速96环光导PET-CT——联影uMI  510更是在经过长达16个月、覆盖百余项检测项目的认证过程后,于2015828日正式拿到了日本医疗器械上市许可证。

上海联影董事长兼CEO薛敏公开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中国尖端技术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从无到有的中国制造

回首国产CT这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自主研发之路,中国创新者们已经走了27年。而最初激发他们挑战CT技术的原动力,竟是3台高价买入、却险些瘫痪的国外二手CT

1987年,包括沈阳市中心医院在内的三家医院进口了3台售价超过60万美元的二手CT,但买来之后却无法调试运营。

“花费大量外汇引进的3CT全部瘫痪,这则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甚至被媒体和公众称为‘CT事件’。东软集团副总裁、东软医疗总裁江根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提供售后服务的公司人去楼空之后,调试工作被迫中止。为了让这些机器重新运转,沈阳市卫生局决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征集能人修复设备。

198812月,来自当时的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的老师郑全禄和李甲递接下标书,于次年2月成功修复了沈阳市中心医院的二手CT,并奔赴重庆和天津帮助另外两台瘫痪CT恢复了运转。

为免以后受制于人,两位老师大胆提出制造中国人自己的CT”这一构想。

在东北大学副校长杨佩祯的支持下,19896月,东北大学国产CT整机开发项目确立;1993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CT样机问世;1994年首台国产CT通过国家检测;1995年东软集团董事长、东北大学副校长刘积仁接下改进并将样机批量生产的重任;19978月,东软CT获得国家生产许可证书,国产CT自此进入产业化发展轨道,中国也因此成为继美日德后第四个能够生产全身CT的国家。

“这个过程讲起来很快,当年真是‘压力山大’。”时任东软CT项目总工程师的江根苗向本刊记者回忆说,阵列处理机(AP)是当时全身CT的核心系统,而这一关键技术却被国外严密封锁。

在经过了不断的尝试与创新之后,东软最终用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廉价药频消失需“个性化治疗”

  杭州拟规范药采 价格虚高药品可用同类产品替

  不被政府“找茬”三大医械营销模式

  中美药企达全球合作 首付78亿

  中国药企为何沦为青蒿素原料供给方?

  烟台金东大药房等6家药店存违规行为 限期整

  马鞍山药店进入“互联网+”监管时代

  3D打印医疗健康领域市场分析和产业趋势

  礼来和信达生物拓展战略联盟:共同开发肿瘤

  医药企业招标难逃降价风险 行业增速将持续放

TELADOC丢客户凸显远程问诊的价值依归

中美医药企业达成全球合作协议

佐力药业近2亿元德清县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办医

研发投入超10亿的中国药企将横空出世

合肥建离子医学中心 打造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基

罗氏又花5.8亿美元选中了一个新药

9月天猫医药馆销售额首破6亿 消费者网络购药

千名儿童分不到半个医生 “加分”仍难拯救儿

互联网+医院出路何在?测评全国三大掌上医

天津:今年将建成10个医联体 支持医师多点执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