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药价管理深发展 医保药价格有望统一

201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提出,研究对新进入医保目录药品制定统一价格,作为医疗保险的报销计费依据,超过部分由个人支付。20106月,国家发改委在官网上公开《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委托中国价格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中药协会等7家协会收集意见。在2011328部分药品调价后,业内正在热议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何时出台。对此,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已经基本成熟,正在按照医改工作的整体要求进行完善。将按照既定工作计划分期分批降低其他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价格调整将以药品生产经营的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综合考虑市场供求等因素。对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原研制药品,要进一步缩小与普通仿制药品的价差。对新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要探索制定统一价格,作为医疗保险的报销计费依据。业内普遍认为,有关新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统一价格的政策,将对医药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价格之惑

20106月,有多家媒体报道了多种药品价格在医保目录公布前大幅上涨的消息。有报道称,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一些漏洞,给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但具体价格的制定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国家医保目录公布新品种时,国家发改委不能立刻制定出相应的价格,而是要在各省进行价格调研后,才能出台政府定价。于是,有些企业获知自己的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便马上填写表格,列明品种涨价的原因,向当地物价部门进行价格调整备案,在获得当地物价部门认可后,企业以此为据到各地参与药品招标。如果在某几个省市品种价格上涨不被认同,有的企业就干脆放弃这几个地区的招标,以维持其上涨后的高价。采用这样的方法操作半年或一年后,发改委掌握的就只能是上涨之后的品种价格,据此所确定的政府定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针对这种现象,20106月,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对新进入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药品价格核定工作,进行成本和价格调查,并明确指出,对于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企业突击涨价的品种,将严格成本核查,属于不合理涨价的,定价时一律不予认可;对于进入目录后、政府定价前涨价的,将责令相关企业恢复原价。国家发改委同时宣布,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

对于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同样成分的药品价格差异可能非常大,医保是否应该为高价药品埋单也是业内争论比较大的问题。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认为,我国药品生产都通过了严格的GMP认证,药品质量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疗要求。在我国,除极少药品质量不高以外,绝大部分药品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杨跃进教授认为,在医保政策上,应按同等质量的仿制药的价格报销,高价药品高出规定价格部分的费用,应由患者自付或通过商业保险支付,这样才能避免医保为高价药埋单,节约国家有限的医保资金。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对新进入医保目录药品制定统一价格,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合理控制药品价格水平,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对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引导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对新进入医保目录药品,应该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通用名称制定统一价格,作为药品销售的最高零售价格,并作为该药品医疗保险报销的最高支付标准。统一定价原则上应按照社会平均成本、合理利润,并综合考虑市场供应制定,经专家评审并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后,由价格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

记者了解到,对进入医保目录药品制定统一价格也是很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在日本,政府统一确定适用于医疗保险的全部药品的价格,并按照药品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相关药品的定价。日本政府确定药品价格时,主要考虑药品是否有助于医疗,是否具备独创性,同时也要保证药品开发企业有适当的利润。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品安全和供应短缺两大问题挑战制药企业

  全球药物创新的中国轨迹

  药企纠结降价令 外企杀向三四线市场

  2010年我国肝素出口行情火爆

  医保扩容孕育巨大产业机遇

  体外诊断行业前景可期

  同一市场3种药价制度并行:价格管制不能治百

  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敲定“量价挂钩”方向

  三股“寒流”夹击 浙江中药企业抱团渡难关

  2010年“重磅炸弹”级药物销量排行

中药研发乏力 全国投入不足不如欧美一个大企

新药创制新曙光 市场转化或加速

中成药在欧盟或成黑户 力争重启简易注册

国产拉米夫定突围乙肝药格局

日本大地震重构医疗器械市场版图

国际医药巨头企业抢闸国际新兴市场

基药遴选或引入药物经济学 药企观望

新标准面临执行瓶颈,消炎利胆片行业洗牌在

碰壁欧盟注册门槛 中药企业何去何从

原料药行业苏醒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