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市场快讯 流通之窗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零售药店多元化进退两难 医保卡监管期待破冰

近日,人社部医保司因社会药店医保卡使用违规现象日益严重,在京召集协会和企业代表召开讨论会,记者联系到参加当天会议的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沈世英,她表示本次会议是有关部门组织的意见征求会,目的是探讨如何规范医保定点药店医保卡的使用,以期用更好的监管办法,而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即禁止医保定点药店开展多元化经营)来解决当年行业存在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自1998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各级医保部门对定点药店这一违规行为的查处从没停止过,因此而被取消定点资格的药店也为数不少,但这一违规现象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遏制。人社部医保司一直对医保定点药店出售非药产品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持保留意见,而商务部则鼓励药店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新医改启动以来,两种意见一直在相互交锋。  

“多元化经营是药店发展的大方向,‘一刀切’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叶真副总经理以及江西开心人大药房相关负责人都这样告诉记者。  

沈世英和叶真同时指出,监管缺失和处罚力度不够才是导致这一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如果国家不加大整治和查处医保套现等超范围使用等行为,使医保套现这类危害医保基金的行为形成了灰色产业链的话,那么最终受害者还是广大参保人。  

要彻底铲除这一链条,需要多个部门合力来解决,但是目前还缺乏一个综合的平台使这些部门形成有效的合力。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曾参与医改政策制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建议,加入医保定点的药店必须要建立医保药品的进货和销售台账,不定期接受社保和工商部门的检查,避免社保基金被滥用。  

参保人“救命钱”受损  

一张小小的医保卡,关系到老百姓看病救命钱的安危。  

在医保卡购物和套现的事件中,看似参保人没有从自己口袋里掏钱,还“额外”购得商品,甚至换取现金,占了便宜。实质上药店仅仅是利用了参保人的这种心理,拿参保人的”救命钱”换取药店更高的盈利。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药店更愿意引导消费者用医保卡购买毛利更高的饮料、大米等生活用品。相比成本高、利润低的医保药品,药店在非药品的销售才更有利可图。  

业内人士还透露,有些不法定点药店还会与一些药贩子合作,“帮助”回收参保人购买的医保药物,支付参保人一部分现金。药贩子则将这些药以更低的价格,重新卖给医药公司。最后医药公司再通过各种渠道,又将这些药以稍微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到一些中小药房、小诊所、乡村卫生院。在整个套现中,获利的是药店,药贩子和医药公司,唯一受损失还是参保人。  

在我国,很多参保人对医保卡中的个人统筹账户理解还不全面。一方面参保人认为,个人统筹账户的钱虽然归个人所有,但平时门诊就医必须超过起付线才能支付,个人没有绝对使用权。因此,哪怕在药店购买比超市更贵的生活用品,也会因为可以实现此笔资金的掌控而乐于接受药店的引导。另一方面,参保人没有很清晰地认识到,个人统筹账户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费用的缴纳者还是参保人本人。所以,与其将其使用在价值被贬的购物和套现上,应该呼吁参保人好好把救命钱花在刀刃上。  

“多元化”进退两难  

由于公立医院改革在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对零售药店冲击很大。为了对抗未来基药超低毛利的现实,零售连锁企业都在对门店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改造,但这也频频引发了违规刷医保卡的现象。  

针对违规使用医保卡的现象,不少地方均对其有所限制,甚至有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禁止医保定点药店卖非药品。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医药生物:基药扩容吹响冲锋号角

新GSP未满月部分零售药店退出 零售药企洗牌

广药王老吉以0.3元/罐超低价铺货电商

迪康药业宣布退出药品零售市场

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利润 私人医疗机构或快速增

新GSP落地 大型连锁药店优势更明显

零售药店连锁率依旧偏低:销售额增幅回落

医药代表注意:药品未经批准进口就算假药

外资加紧布局中国医药物流市场

新GSP即将实施 医药电商从医械突破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流通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