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今年将进一步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整体推进滨海新区改革试点工作。同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成10个医疗服务联合体。记者了解到,本市已启动多个医联体试点,其中,和平区先后与医大总医院、中医一附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建设医联体,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
医联体是指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内,由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医疗机构联合体。在医联体内,充分发挥家庭责任医生与社区居民签约服务优势,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进行上下联动,以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为重点,初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实现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医学影像诊断互传共用,方便居民基层就近就医,减轻大医院“人满为患”压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总医院派首席专家社区卫生机构坐诊
目前,和平区已与天津医大总医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建立医联体。总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首席专家,开展坐诊、查房、带教等工作,并指导家庭责任医生开展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依托总医院成立和平区消毒供应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并根据患者需要,提供特殊药品送药到社区的便捷服务。
和平区属医疗单位与总医院实行检查结果互认、医疗档案互信、远程会诊互通。同时,总医院著名专家在社区卫生机构定期开展讲座,指导社区医生进行常见病诊疗、慢性病居家管理和健康干预等基础医疗服务。借助总医院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的资源,建立三级医院与社区医务人员交流机制,为社区医生提供专业继续教育支持。
10月8日是中国高血压日,为此,天津市心脏学会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医大总医院医联体运营部、心内科走进和平区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讲解有关血压监测和高血压防治的知识并耐心解答居民的疑问,指导社区居民科学防控高血压。记者了解到,和平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手医大总医院组成医联体,目前,以南营门和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居民在医联体内可享受智慧导诊、预约挂号、专家坐诊、方便用药、一站检验、远程影像、双向转诊、增值诊疗等8个方面便民惠民服务。
医科大学总医院医联体运营部副部长高桦介绍,针对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社区每天上午都有总医院的医生在社区接诊患者,每天下午设慢病专业专家门诊。患者也可以通过社区卫生中心预约挂号总医院专家门诊。同时,居民还可以通过总医院在社区设立的药房拿到之前去大医院才能拿的药,大大节省了社区居民往返大医院取药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
截至目前,总医院南市药房正式开放(16种西药、3种中药);总医院南营门药房调整药品种类至34种(西药29种、中药5种)。今后将会结合疾病日以及社区居民多发的慢性疾病,组织专家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进行健康讲座等方式,普及疾病防治知识,更好服务社区居民。
本市首个中医医联体为社区医生“充电”
今年3月份,本市和平区人民政府与中医一附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和平区继与医大总医院合作之后,再次与市级医院建立多领域合作关系,同时也是本市建成的首个中医医联体。“和平区—中医一附院医联体”包括8家医疗机构,即中医一附院与和平中医医院及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在和平区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逐步在全区推广,最终辐射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
通过建立医联体,中医一附院将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专家,开展坐诊、带教等工作,指导家庭责任医生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技人员也可到中医一附院进修,逐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在惠民利民的原则下,重点突出中医医生、药品、设施等优质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就医,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和社区首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