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一个引人注目的议题——“面向未来:中医药的国际化”首度亮相博鳌论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一直在前行
中医药一直在争议中前行,中医药国际化已经走在路上。
2010年,“中医针灸”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这为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铺平了道路。
2012年,商务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4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意味着,对于中医药“走向世界”,已经引起政府部门足够的重视,而这一切,也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在海外的发展。
在企业方面,2012年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正式全面展开FDA临床认证工作。如今,复方丹参滴丸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经在九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临床中心进行,FDAIII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没有一例与试验设计或试验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
2012年,北京同仁堂与马来西亚海鸥企业有限公司签署了千万美元大单。传统的中药养生保健项目开启海外市场发展道路。当年同仁堂在海外的商业实体就已达66家,预计今年将达到100家。
据悉,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上171个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医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
分析人士指出,推动中药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一直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之一。1996年我国就曾提出中药现代化战略,但由于中药与西药药理不同,西方国家对中医药也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一直以来中药进军国际市场的障碍一直较大。而此次博鳌论坛上的发声,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发展列入国家战略,通过推动中国传统医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中医外交。
多方利好促发展
“截至2014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与外国政府、地区组织签订了83个中医药领域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国(地区)绝大多数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全国政协委员于文明表示,在与国外卫生官员和机构的交流过程中感到,中国的中医药兼具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多重特殊属性,是中华文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有效载体。
中医药本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更是我国的外交亮点。
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在博鳌论坛上表示:“我们有一部值得中国人自豪的、骄傲的中医药历史,我们不要忘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前进,把中医药发展到更高更好的水平,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更大的福利,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
目前,国家卫计委正在着力推进《中医药法》的立法工作。酝酿30年之久的《中医药法》为国家层面的首部规范中医、中药的法律。其《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国家鼓励中药新药研制与生产,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研发。
在民间合作中,继世界针灸协会与世卫组织建立正式关系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是国内中医药第二家与世卫组织建立官方关系的民间组织。据了解,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目前拥有65个国家和地区的239个国际团体会员,覆盖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登记注册了102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级学术会议平台;发布了14部国际组织标准。
3月29日,新一所孔子学院在圣马力诺揭牌成立,该孔子学院以中医文化为特色,通过圣马力诺大学辐射该国以及周边地区。北京城市学院刘林校长表示:“中医药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除了在国内市场之外,还需要走向世界,这是中医药未来发展的战略。”
有机构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4%,超过行业均值23.52%;中医院就诊患者增速保持在9%~10%的水平,高于综合医院;中医院病床使用率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