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美国远程医疗不落地 中国难复制

美国的远程医疗在奥巴马平价法案推出后开始迅猛发展,主要是因为平价法案让更多人参保,加大了对服务方和支付方的压力,两者同时需要寻找有效率且能节省成本的方式。远程医疗恰好提供了这些,医生有动力去做,而雇主和保险公司也愿意支付。

目前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主要公司包括TeladocMDLIVEAmerican WellDoctor on Demand。这几家地理覆盖范围比较广,在大多数州都开通了服务。Teladoc2014年获得100%的增长,明年将有超过50万人通过Teladoc的平台获得问诊服务。

首先,美国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能选择医生的,一种是能够选择医生的。比如Teladoc就采用用户不能选择医生的模式,用户登录Teladoc的远程医疗平台,第一次注册需要填写详细的病史和过敏史,使用的时候先登录,留下联系方式,填写基本症状,然后等待医生通过远程手段联系用户。医生平均反应时间是16分钟,速度是非常快的。Teladoc为用户指派医生,用户不能选择。另一家公司American Well则让用户查看医生时间并进行选择。但一些医生可能需要等待的时间更长。

其次,美国的远程医疗纯线上模式。大部分远程医疗模式是线下和线上是完全分开的。比如说,Teladoc就禁止线上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生线下和病人见面进行后续服务。假如病人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线下检查和诊断,Teladoc会将他们转诊到全科医生诊所或其他服务机构,而不是直接由其平台上的医生提供线下服务。

这种操作的原因不难理解。假如在现阶段打通线上和线下,对Teladoc这样的服务方的收入影响很大,而且很容易造成线上转化成线下(包括很多不必要去线下就诊的情况),不利于节约成本,在支付方(雇主和保险公司)也可能会有意见。

目前的数据表明,大部分远程医疗的问题确实可以通过远程解决,而不需要转化成线下。根据RAND公司在加州的一项调查显示,使用Teladoc的用户中只有6%的人21天内再次就诊,而对于线下诊所就诊的病人,21天再就诊的比例是13%,另有21%的人因为类似症状去了急诊室(这种情况下通常收费高很多)。这个数据趋势在Teladoc自身进行的分析中也是一致的。

这些数据可以揭示远程医疗一定程度上在改善效率上的意义,但必须说数据有很大局限,因为我们无法得知样本的不同,那些选择远程医疗的人可能本身症状较轻(比如轻微过敏和擦伤),在没有远程医疗的情况下,他们可能根本不会选择就诊而是等待自行痊愈或者购买一些OTC药物,因此21天再就诊比例在这群人身上肯定低很多。

但这也并不代表数据就完全没有意义。即便如此,远程医疗也起到了为最小的健康问题把关的作用,让更多人能够正确用药,并对于真正可能有风险的情况,医生的建议比病人自我判断要好很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远程医疗大大增加了Access to Care

远程医疗的收费模式通常是年费加上每次就诊的费用,通常是40美金左右一次,已经有不少雇主和保险公司开始报销这些费用。一项根据人力资源咨询公司Towers Watson近期的调查,52%的美国大型雇主表示他们在未来一年会向员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而一年前这个比例只有28%。而且,美国联邦医疗保险机构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CMS)已经开始着手扩大远程医疗的赔付范围,这将提高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收入。

除了这种面向大众用户的模式,美国的远程医疗也有医院间的模式,而这带来的不仅仅是治疗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甚至也给药品销售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比如说,中风病人是美国急诊室收治的紧急情况之一,但在一些偏远或者小型的急诊中心,医生没有足够能力去抢救这些病人,也不知道会用什么药。在很多时候药品是有的,但要么时机把握得不好,要么不知道该不该用。远程医疗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把小诊所和大医院联系起来,在救治中风病人的时候获得更多指导,比如,可以使用一种叫tPA的有助于快速治疗血管堵塞的药物,提高救治效果。远程医疗在这个领域的大范围兴起导致了美国对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地方试水医师多点执业 探索破解医疗资源短缺

BAT圈地医药市场引爆医生资源卡位战

药品审批哪家强?FDA审批最快背后的收费机制

药价改革或更激进 4类药品有望年底放开

中药品牌“难产”多因无产品特质

天价药:创新推手还是创新杀手?

市场化新政将出炉 药价有望全放开

谁阻碍了生物药审批步伐?

提价能否让廉价药迎来“新生”?

生物制药“风景独好”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